代理模式在一般形式上是一個類函數接口。代理可以是這些事物的接口:網絡連接,存儲的對象,文件,或者其他資源(昂貴的或者不容易復制的)。
一個眾所周知的代理模式的例子就是引用計數的指針對象。
代理模式是結構設計模式的例子。這個模式的目的是要創建一個真實對象或類的代理。
代理模式有3個必要的元素:
- 真實的對象(執行業務邏輯,被代理的對象)
- 代理類(用戶請求的一個接口,對真實目標的保護)
- 用戶(獲取任務的用戶請求)
代理模式存在在以下的情形中:
- 為真實目標類創建一個對象的代價是昂貴的,一個簡單對象被代理類創建是便宜的方法。
- 對象必須防止被用戶直接使用。
- 當實際請求的時候,為真實目標類創建一個對象會有延遲。
用一些真實世界的代理模式例子,allapplabs 和 userpages 來描述:
使用緩存代理能夠馬上緩存用戶請求的web頁面。這個方法能夠避免更多重復的請求,改善性能。
消息box用進度條的方式傳遞程序執行狀態
用文字處理程序打開一個文件,導入一個消息說,“please wait while the software opens the document”
一個簡單的python實現;
讓我們想想一個正規辦公的場景,為了向一個公司的銷售主管談話,用戶首先會向銷售主管辦公室的接待員打個電話,隨后接待員轉接電話。在這個例子中,銷售主管會是用戶希望交談的目標,接待員就是一個代理,保護主體不受用戶直接要求談話中苦惱。
擴展這個例子,我門可以認為’銷售主管’是一個真正的目標,創建一個常用的目標類作為管理者,接待員可以繼承。
import time class Manager(object): def work(self): pass def talk(self): pass class SalesManager(Manager): def work(self): print"Sales Manager working..." def talk(self): print"Sales Manager ready to talk" class Proxy(Manager): def __init__(self): self.budy = 'No' self.sales = None def work(self): print"Proxy checking for Sales Manager availability" if self.busy == 'Yes': self.sales = SalesManager() time.sleep(2) self.sales.talk() else: time.sleep(2) print"Sales Manager is busy" if '__name__' == '__main__': p = Proxy() p.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