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重的拖延症,莫過於把年終總結拖到年后寫吧。。。
2014是繁忙的一年,年初換工作、融入新環境、公司的工作、自己業余搞點東西,再加上今年和女朋友結束了異地戀團聚在北京,年底又報了駕校學車,感覺時間妥妥的不夠用。大年三十才回了家,年終總結也就耽擱了。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一年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卻發現沒什么能講的出來的。公司的工作平平,沒有干出彩。自己業余折騰的也都是小玩意,沒什么成就感。技術上雖然比年初進步了不少,但與大牛之間還差着一截,雖然現在也有人叫我大牛,但這一截的差距我心里還是很清楚的。無頭緒的繁忙之后,回首看看這一年的路,終究還是一條平凡之路。
年初計划的換工作還算順利,面試了三家互聯網公司都拿到了offer,寫了篇面試經歷的博客,http://www.cnblogs.com/lvdabao/p/3660707.html,竟然還上了博客園的頭條。找工作前的我那個勤奮啊,各種看書看資料,還鑽研了半天angular,為的都是給自己增加砝碼,那段時間的狀態真是如狼似虎。
不過在找到工作融入了新環境后,很明顯的松懈了,感覺有一個穩定又不錯的工作了,沒必要那么拼了。在大公司的一個好處是,有很多牛人給你寫了現成的工具,從構建到代碼檢查再到發布,直接用工具就行了。依賴工具的好處是方便,壞處就是太過依賴了,自己沒有研究他們是如何完成的,將來離開這些工具了又不知所措了。
另外一點收獲就是奇舞團的分享,每周都會組織一次前端分享會,我基本都去參加,從大牛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技術或品質。我是一個沒有自我驅動力的人,做事習慣靠外部驅動,所以得定期打打雞血來激勵一下。反觀那些大牛們,自我驅動力都非常強,對技術很執着,有時間了就去鑽研技術而不是松口氣去打游戲。這一點要向大牛們學習。
說到技術了,今年好像也沒深入鑽研一門技術。我們部門的主站也只是用了jQuery,其他的框架都沒用,平時頂多就寫寫jQuery插件。對jQuery到是精通了,呵呵。我也對自己沒掌握新技術這件事比較恐慌,利用上班和業余的時間抓緊惡補。
關於技術
先說angular,2013年就有預言說這個框架得火,因為在國外已經很火了。於是我花了不少時間來學習它,寫了一系列文章,http://www.cnblogs.com/lvdabao/tag/AngularJs/。但2014一整年的時間,在國內也沒火起來,雖然也有人在用,但離普及還差很多。原因就是angular太復雜了,很多新的概念,上手門檻較高。因為angular的精髓不僅僅是雙向綁定那么簡單,它是一套框架,一個團隊里起碼得有一個老手帶着才可以放心使用,否則團隊開發反而會遇到各種問題。基於這個考慮,我放棄了angular,轉投了正美的avalon。avalon在2014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也達到我心目中的可以使用的標准,於是私下練了幾個小項目,還未真正用到公司的項目上,未來等待機會。
再說移動端,出於部門業務的需要,我也涉獵了移動端頁面的開發。2014年,H5這個名字可謂是被叫爛了。懂技術的不懂技術的,凡是手機上要看的,統統都叫H5,搞的像很神秘的東東,為此微博上還有人專門搞了一次投票。其實內行人都知道,無非就是HTML5的標准,用在移動端的最多的估計就是canvas,做一些動畫特效、游戲或微信宣傳頁,另外一塊就是CSS3的東西,做頁面布局以及一些過渡或動畫效果。陸續有了一些實踐后,做一個移動頁面已不在話下。自己也實踐了一下做單頁應用,視圖切換和資源加載也自己摸索了一遍,不過沒有掌握要領,卡卡的,性能上成問題。后來看了張鑫旭寫的mobilebone,專門做切換的框架,感覺不錯,最近也在用它來做。
借着神經貓的風波,HTML5小游戲也在微信火了起來,自己嘗試分別用DOM和原生canvas寫了兩個小游戲。用DOM實現簡單,技術門檻低,動畫基本用CSS3來做,但重繪觸發太多,對於動畫比較多的游戲性能成問題。原生canvas做的話,性能倒是有保證,但開發起來繁瑣,資源加載、圖案繪制的控制等底層的工作全得自己來做。於是學習了一下cocos2d-js,cocos2d-js把native開發的一些概念直接搬到了web上,對於純web開發者來說需要進行一定的學習,不過它提供了lite版專供網頁使用。我學的時候文檔還不是很全,只能看着別人的源碼來模仿,現在應該有所完善了吧。cocos2d-js的性能據說一直在優化,我用3.1版做了一個游戲,http://idoube.com/proj/hero/index.html,在PC上運行很好,但是在pad和手機上,直接太卡。只能說性能優化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微信小游戲在火過一陣后貌似降溫了不少,一來是各種低成本低品質游戲的涌入,二來估計是大家對這個東西疲勞了不再感冒,今年或許得有很好的創意出來才能再次風靡。也有評論說目前只是HTML游戲的初級形態,未來還會進行轉變,但到底會變成什么呢?拭目以待。
另外也私下學習了bootstrap3和requirejs,明白了基本用法,用練手項目做了做。也等待能用在正式項目中。
nodejs,這是2014年未完成的計划之一,平時項目中也沒有使用到,再加上公司內部有了很方便的工具,所以基本沒怎么學。今年仍然列在計划之內,最起碼要用grunt把項目構建、項目管理給熟練了。萬一將來沒有了現在的工具呢?
sass/less,這一塊也是沒有完成的,也是因為項目中沒用上吧,其實說白了還是自己懶,對項目品質沒有更高一點的追求。。。今年務必把它學會,用到項目中。對於好的東西一定是要接受的嘛。
上面所談的一些技術、框架,可能在大牛眼里都是已經“過時”的東西了,人家都在玩react,玩更新的東西去了。但以我目前看來,掌握了這些東西,就足夠把項目撐起來了。
個人感覺,國內前端的現狀是戰線很長,牛逼的團隊,用很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案、項目架構、技術方案,而落后的團隊還在依靠一個jQuery,有些團隊甚至連前端都沒有。發展程度極度不統一。但,它們也一樣正常運轉着。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術就好,要向前看,也要切合實際。
博客以及github
說到博客也挺慚愧,今年換了工作后一下懶散了,頻率遠不及去年的,平均下來一個月一篇吧,質量也不算高。松懈和浮躁是首要原因。寫博客是件好事情,有人說寫作的投入產出比高,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寫文章能讓你鎮靜下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當今浮躁的環境中,這是相當重要的。今年我也會堅持更新博客,有些事情,做了也就做了,不能以沒時間為借口來安慰自己。比如這篇年終總結,我多次想找借口,覺得都年后了,就算了吧。但我今天抽時間寫了,它就在那里了,我的時間也不會因為它就少了多少。
說到github就更丟臉了。13年計划14年好好玩github的,結果一年也就把自己的一些代碼push上去了而已,沒有持續維護,也沒有star,也沒有參與別人的項目。這就是我與大牛的差距吧,人家大牛都在github上活躍着,我只是淺嘗輒止,拿不出手。今年要不要繼續把github列在計划,我現在還在忐忑着,畢竟玩github要耗費很多時間精力,我在猶豫我能否做到。今年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能把博客堅持寫好就不錯了。
讀書
2014年沒讀幾本書,這也是我浮躁和懶散的直接后果。
把《javascript高級程序設計》第三版讀完了。持續時間太長,邊讀邊忘。今年沒有好目標的話把它再讀一遍。
讀了一本交互設計相關的書《簡約至上》。這種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書籍,讀完也講不出來個啥,屬於內功修煉。
讀完了KK的《失控》,讀這本書相當吃力,不過是張小龍極力推薦的,還是堅持讀完了。我只想說,我的世界觀被刷新了。
讀完《失控》對KK甚是崇拜,又讀他的《科技想要什么》,但讀着沒感覺,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借了朋友的《浪潮之巔》,看了幾頁沒看完,荒廢。
就讀了可憐的這幾本書,其他時間都荒廢在打游戲了,慚愧。今年的閱讀計划要好好整,精神食糧要補足了。
看了很多一席上的視頻,突然對工業設計以及美學設計產生了興趣,感覺這些跟我們互聯網產品的設計是一脈相通的,都是設計,或許有一些基礎原理可以借鑒。今年打算找找這方面的書看,不知各位有沒有推薦的。
技術交流
自從被文叔提拔為管理員后,在群里算是活躍了一年。在平時的交流中學到了點點滴滴數不清的知識。順便介紹一下,javascript后花園(116366053),有識之士可以加入交流。
另外還加入了朋友創建的一個前端新手群,用以引導前端入門的同學們,群里每周五進行視頻直播分享,同時還在建設微信訂閱號,官網等。我自己本身喜歡交流,喜歡分享,所以也樂意為新手解答一些以前經歷過的問題。另外我還進行了兩次分享,算是過了一把當講師的隱,這里放上一個錄下的視頻,獻丑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gyNjk4ODY0.html。同時還撰寫了一些前端相關的技術文章,放在微信號里每天推送。這也算是自己業余做的一件比較大的事情吧,完全出於興趣。有前端的新手同學,可以加入共同學習,群號:130977811。
生活
屌絲的生活還有什么好談的呢?我是屌絲,但我不能一直是屌絲吧!我是個完全不懂生活的呆傻理工男,但今年開始也要學着調劑生活了。一味的埋頭代碼,或者是看電影打游戲,或許不是生活的全部。
2014年有一件大事就是我和女朋友結束了長達五年的異地戀,她來到了北京。北京好啊,地方大啊,好玩的多啊。於是很多周末的時間就花在陪女朋友了。留給自己業余研究技術、寫博客的時候也就大打折扣。大多數時間是逛商場看電影,今年還打算出去旅行,看來得好好規划時間了,否則太不夠用了。
年底還報了駕校學車,天天在駕校裝孫子,也是一部分時間開銷。希望年前能盡快考過,省了這一樁麻煩事。
生活就這么幾行。。。程序員的生活有多單調。
想法以及未來
2014年在公司認識了各種牛人,有前端高手,產品經理,運營精英,視野真是開闊了不少。我是一個經常滿腦子想法的人,在大公司的見識到了大世面,讓我不禁對我們的未來有了很多想法。當我坐在組長的車上在北京城轉悠的時候,我開始想,我什么時候能在北京安家呢?不再像現在這樣漂着。
之前在知乎看了一篇文章,講80后要想在北京奮斗安家概率有多低,我看后一度受挫想着回老家發展吧。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想法也在變,或許可以一搏呢?工作兩年了也老大不小了,不能過一天算一天了。
想法也不能脫離實際。看一下自己現在的情況,像正美、月影那樣做架構師拿公司股票,還差很多,或者像很多大牛一樣成為公司核心工程師,也還火候不到。成為高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內心忐忑,“或許,我成為不了像他們那樣的大牛”,自己的能力自己清楚,自我驅動力差,對技術做不到像大牛那樣深入鑽研,無法在圈內做到一流,這都是瓶頸,難以越過的坎,是由個人特質就決定了。
那還有別的路嗎?我想到了創業。在念書的時候我就是實踐派,學以致用。如果現在用我所掌握的技能架起一個創業團隊的前端,不必太極客,滿足需求即可,這是可行的。創業回報豐厚但有風險,是否值得一試呢?都說北京機會多,我想,多的不止就業機會,更是創業機會。
做技術專家?還是創業?衡量下來我似乎更傾向於后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