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畢業實習到工作也有一年多了,深深切切體會到了古人的這句話。
在學校的時候雖然不是特別努力,但畢竟奉獻了自己的每個周日給ACM,兩個暑假給電設、飛思卡爾智能車,總的來說獲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也得到了一些能力的認可,之后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還參加了嵌入式的培訓。想想在工作之前也付出了挺多的,但當工作了便是種無止盡的折磨。學校的那點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參加比賽能夠獲得獎項、得到老師的認可,這些都能讓自己的付出覺得有所回報。然而工作中拼命地加班(8點半-9點半是常態),絞盡腦汁地優化系統,竭盡全力地寫出自認為擴展性高、易維護的代碼卻發現自己的付出就像一粒塵土般,未引起一絲波瀾。
想起入公司的那段歷程,真為自己感到不值。在上海實習了一段時間,然后來到杭州找工作。那時是5月份,不算是擇業黃金期,自己在51job上投遞了一星期的簡歷,近約50份吧,收獲了7個面試通知,拿到了5份offer,不過待遇都有些不盡人意。最后一家面試的公司算是一個中型的公司吧,整體發展還不錯,周六有雙倍加班工資,算了算到手薪資還是可以接收了。我面試的是嵌入式軟件工程師,當時面試官跟我介紹公司種種嵌入式相關的,然后還跟我說能夠做主多給我加500塊錢,還說我可以當天發offer而其他人都是回去等offer的(只有這點是真的),並且把我手上的offer全部數落了一通,當初也是太嫩,就這樣被忽悠了進來。
進公司以后便發現,做嵌入式?我沒看到一款嵌入式設備,說是北京研發所做的。加500塊錢?我只知道我的薪資是杭州研發所最低標准(三年前還多500餐補,15年應屆似乎多了2000的基本薪資)。最后進來做什么工作呢?添加一些插件。。。說實話這真的是一份很無腦的活,還好但是自己還謀求了一些活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自己去學了一門腳本語言perl。這份工作做了三個月,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曾經一度想要離職卻被我壓了下來,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是一個浮躁的人,我不想讓我的下一個東家看到我工作3個月的離職證明。三個月后在我的努力下終於有了轉機,爭取到了開發的機會。如願得到了開發的機會卻發現自己在公司仍然毫無存在感。由於我的項目組不明確,一直屬於A領導B項目組的狀態,導致我開發了一個季度的項目最終竟然不聞不問,以致在季度考評的時候我都不知道產品經理對我的評價是:“我沒關注”。我覺得作為一個研發人員,沒有比這更讓人受挫的話了。若是技術不行,我願意學習,我願意改進,若是態度不行,我也同樣可以苛求自己。仿佛自己所學的技術,所耗費的時間都沒有任何的回報了。之后自己開發的版本取代了原先公司的那個產品版本,不過卻很理所當然地被接手過去了,而我又要在另一個項目組重新開始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不算千里馬但也在為能日行千里而努力,但得到的結果卻如此地不盡人意。
前兩天加的一個IT群里,一個朋友說他入職了三個月卻得到了五個月的年終獎時,我就不禁感慨,這就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差距、領導與領導之間的區別。他們公司以為14年的收益不錯,加上老板不摳門,便有了如此豐厚的年終獎,我們公司的收益完全不遜色他們,但卻至今沒有拿到年終獎,據悉有“年中獎”,不過也就1個月吧,還要拖到那么晚才發。
還有一條新聞讓我不禁感慨的就是掌門科技的36台特斯拉年終獎了。在職4個月以上的員工都能獲得。讓我感慨的不是那36部特斯拉,而是他們老板對職工的大方。我們作為一個IT民工,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投入了進去(我想很多做IT的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的吧),最終有獲得了什么呢?
我發現很多公司的領導人都是這種想法,我開出多少錢,就是讓你來干多少事的,你做的事兒都得為公司考慮,你做的一切都是公司的。
就仿佛是一種被奴役的一般,若說以前是肉體上的奴役,那么現在就是精神上的奴役了。某某公司甚至還有《奮斗者協議》,打着與勞動法的擦邊球,壓榨着民工們的勞動力。奮斗無錯,但請留點人情味。
我想無論如何還是會在技術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雖然走的很艱難,也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但卻走得實在。我能感覺到每天的進步,我能感覺到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被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正是這個讓我感到享受的,真希望沒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真希望能多一些真實,真希望能讓每個人的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願大家都能有一個伯樂般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