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瀉心湯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經驗


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等,指具有周期復發特點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潰瘍損害,以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為特征,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病[1]。復發性口腔潰瘍屬中醫的口瘡、口瘍、口糜等范疇。口腔潰瘍是一個典型的“行之於外,而發於內”的病變,雖然病變在局部,但卻並不是簡單的單純口腔疾患。《素問·氣厥論》曰: “膀胱移熱與小腸,膈腸不使,上為口糜”。《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指出: “口舌生瘡糜爛,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經蒸熱深也”。

 

    歷代認為口腔潰瘍不外內熱上熏所致,故臨床治療口腔潰瘍多用苦寒清熱之法,或能收一時之效,但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卻較難治愈。臨床中發現,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因病程日久,反復發作,脾胃虛弱,或臨床多用苦寒清熱而致使脾胃損傷,臨床多表現為上熱下寒證,屬於半表半里的陰證,半表半里之邪無出路,日久化熱,虛熱上犯則發為口腔潰瘍。對於表現為上熱下寒型的口腔潰瘍,臨床采用甘草瀉心湯加減治療,多能應手而愈。現舉隅如下:

 

    1 案例舉隅

    例1: 劉某,女,45歲。口腔潰瘍疼痛2年余,纏綿不愈。既往曾服用過阿莫西林、維生素 B2等,及內服清熱類中葯、外用口腔潰瘍膜等治療,效果不理想,潰瘍面漸進性擴大,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說話含糊不清,十分痛苦。查體: 口腔右側面有綠豆大小潰瘍面兩個,邊緣黏膜紅有凸起,潰瘍基地部有一層白色膿苔,觸痛明顯。

 

    刻診: 口腔潰瘍,口中和,時有咽痛,耳鳴。納差,大便日一行,便溏,小便可。舌淡苔薄白,脈細。

    處方: 甘草瀉心湯合赤小豆當歸散加炒神曲。

    方葯: 炙甘草12g,黃芩6g,黃連3g,黨參10g,干姜10g,清半夏15g,赤小豆15g,當歸10g,炒六神曲10g,七劑,水煎服,1劑/d。

    患者服用3劑后疼痛緩解,5劑后疼痛完全消失,7 劑后潰瘍面基本愈合,續服 7 劑后潰瘍面完全愈合。后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 患者口腔潰瘍、咽痛、耳鳴為半表半里陽熱的表現,口中和、納差、大便溏、舌淡為脾胃虛寒,上熱下寒證。因此治療口腔潰瘍時而不能泥於清熱之法,該案為半表半里虛寒證,給予甘草瀉心湯辛開苦降、健脾清熱,方中黃芩、黃連苦寒瀉熱,干姜、半夏辛溫散開結散其寒,辛開苦降調理中焦脾胃,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以炙甘草、大棗、黨參甘溫益氣以補其虛,因納差脾虛不運,加炒神曲,因疼痛明顯,加赤小豆當歸散活血止痛,故能應手而愈。

 

    例 2: 張某,女,57歲,口腔潰瘍反復發作5年余,口干舌燥,喜熱飲,咽干、咽痛。目癢,鼻癢,二便調。微惡風寒,雙下肢涼。脈弦細,舌淡苔薄。

    處方: 甘草瀉心湯加白術、茯苓、生石膏。

    方葯: 炙甘草12g,黃芩6g,黃連 3g,黨參10g,干姜10g,清半夏15g,白術12g,茯苓10g,石膏30g,大棗4枚

    患者服葯5劑后潰瘍面大減,7 劑后潰瘍面基本愈合,加減調理月余而痊愈。后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 患者口腔潰瘍、咽干、咽痛,口干舌燥、目癢、鼻癢,同時微惡風寒,雙下肢涼、舌淡,表明存在虛寒一面,屬於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之證。辨證當為甘草瀉心湯證,給予甘草瀉心湯辛開苦降、健脾清熱,因熱像明顯,加生石膏清熱,病程日久,脈細舌淡,加白術、茯苓增大健脾利濕力度。該方調和寒熱、攻補兼施,辨證准確、方證相應故能收到良效。

 

    2 體會

    甘草瀉心湯出自《傷寒論》第158條: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同時《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蝕於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緩之意也。用甘草、大棗之甘,補中之虛,緩中之急; 半夏之辛,降逆止嘔,芩連之寒,瀉陽陷之痞熱; 干姜之熱,散陰凝之痞寒。緩中降逆,瀉痞除煩,寒熱並用也[2]。

 

    甘草瀉心湯寒熱並用,辛開苦降,健脾清熱,化痰利濕,對臨床上表現為上熱下寒型的口腔潰瘍有良好療效。《金匱要略論注》曰: “葯用甘草瀉心湯,謂病雖由濕熱毒,使中氣健運,氣自不能逆而在上,熱何能聚而在喉,故以參甘姜棗壯其中氣為主,芩連清熱為臣,而以半夏降逆為佐也”。

 

    近代經方家胡希恕先生臨床亦常用該方治療口腔潰瘍,包括白塞氏病。強調甘草瀉心湯是治療口腔潰瘍的一個很好的方[3]。對於上熱明顯者,可以加大黃芩、黃連,或者加入生石膏清上熱,對於脾虛明顯,甚則便溏、四逆患者,可以加大干姜,或加入白術、茯苓等健脾。

 

    總之,臨床治療口腔潰瘍尤其是復發性的口腔潰瘍,對於臨床上表現為上熱下寒型的,采用甘草瀉心湯加減辛開苦降、健脾清熱化痰治療,可以收到滿意療效。臨床上很值得推廣與應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