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JCR期刊分區及其檢索方法


不少機構依據JCR期刊分區制定科研激勵政策,相關科研工作者及科研管理機構密切關注JCR期刊分區及其檢索方法。本文作一粗略介紹。

   關於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證報告)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一是Thomson Reuters公司自身制定的分區,一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它們均基於SCI收錄期刊影響因子基礎之上。

   二者有何區別?Thomson Reuters公司本身做了分區,按Thomson Reuters的學科分類,分四區,四等分。經咨詢Thomson Reuters工作人員,Thomson Reuters的分區是按照學科進行的,就是把某一個學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別是Q1,Q2,Q3,Q4。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下旬發布前一年的JCR,比如2013年的六月發布的是JCR 2012。中科院做的分區,更為細致。2013年SCI期刊分區雜志排名,閾值均是指期刊三年的平均IF作為計算依據。划分為醫學、地學、工程技術、地學天文、管理科學、化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生物、數學、物理、醫學等學科門類。據友人的觀察,中科院分區的方法:一區刊:各類期刊三年平均影響因子的前5%,二區刊:前6% ~ 20%,三區刊:前21% ~ 50%,四區刊:后51%~100%。本人進行進一步觀察,各學科一區的情況基本正確,其它區域不盡然。比如有的學科,四區刊占到70%以上。綜上,假如影響因子在某學科領域中排名為TOP 5%之內,中科院分區第1區的可能性很大。實際情況,應以檢索結果為准,因為兩家的學科分類,標准不一。據悉,期刊分區表(中科院版)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世界科學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主要為了實現期刊影響因子是為了實現不同學科的期刊影響因子間大致水平的比較,所以期刊影響因子本身存在的問題分區表無法避免。期刊評價主要為科研活動的交流,不是因為科研評價而存在和發展的,期刊分區表也是期刊評價指標,只是為這些活動做一個數據上的支撐。

   如何檢索?前者是通過檢索Thomson Reuters公司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數據庫(需要具備使用權。比如某高校圖書館在WEB OF KNOWLEDGE的“其它資源”的“分析工具”中。)。點擊進入后,選擇JCR的版本,2011年、2012年兩種,默認的為2012年版本,即為2013年發布的版本(2011版為2012年發布的)。找特定期刊可以選“Search for a  specific Journal”,按提示輸入檢索信息(建議首選ISSN,即期刊的國際標准刊號)。點擊刊名(刊名縮寫)鏈接,顯示期刊信息,留意“Journal Rank in Categories”,點擊“JOURNAL RANKING”圖標,出現一個表格(該表格顯示類名、該類期刊種數、該類中的影響因子排名、所在分區),“Quartile in Category”中顯示所在區,比如Q1,表示一區。后者的檢索,權威檢索平台為JCR期刊分區數據在線平台(http://www.fenqubiao.com/?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也需要具備使用權。(注:網絡上有許多版本,但要注意辨別真偽,比如2013年JCR期刊分區的正式發布時間為2013年10月,早於這個時間的不可信。)

   筆者以為,兩種分法,各有所長。

相關資料:

JCR期刊分區數據在線平台

http://www.fenqubiao.com/?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JCR期刊分區數據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世界科學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JCR期刊分區數據自2004年開始發布,延續至今;從2012年起,JCR期刊分區數據更改為網絡版。JCR期刊分區數據每年10月份發布,需要使用期刊分區數據的單位請注冊並提交JCR期刊分區數據使用申請表。

功能和特點

1 對期刊引證報告(JCR)中全部期刊進行分區

2 提供大、小類兩種學科分類體系的分區數據

3 提供分區數據檢索、瀏覽、下載等功能

科學前沿分析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基於各種大型數據庫的數據,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分析和映射世界科學前沿與科學熱點,監測世界科學前沿的發展態勢,在世界科學動態發展的背景下,與戰略型科學家共同解析中國科學在世界科學中的地位與狀態。(信息來源:http://news.sciencenet.cn/news/Thomsonnews.aspx?id=206783

武夷山.中信所有“期刊分區”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52613.html (注:作者為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中信所所做的期刊分區,都是應我們的服務對象----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處的特殊要求而被動地做的。例如,某校科研處希望將所有SCI源期刊按影響因子高低分為四個區,我們就分為四個區;某單位希望分為三個區,我們就分為三個區,等等。這件事,其實各單位科研處完全可以自己做,但他們請我們做,我們本着服務精神就做了。我們並未對各區的論文質量做任何價值判斷,因為我們始終認為:任何期刊的高影響因子都是少量高被引論文“帶”起來的,並非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的每篇論文都是高水平論文。

ISI期刊源查詢(歷年版).http://lib.hbu.cn/special_db2.asp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ISI通過它嚴格的選刊標准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2013年SCI擴展版收錄了8600多種自然科學期刊。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A&HCI(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是SCI的姊妹索引,2013年收錄范圍分別是全球3100多種社會科學期刊和1700多種人文藝術科學期刊。
   本系統數據來源於ISI在2013年6月發布的《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新版JCR增加了五年影響因子、特征因子分值以及論文影響分值等新的期刊評價指標。對於SCI收錄期刊,點擊刊名鏈接可以查看該刊上一年度的文獻計量統計數據。

延伸閱讀:

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對用引文分析測度、表示科學的績效,曾經引發過大爭論。加菲爾德在其專著《引文索引法的理論及應用》的第十章《有關科學家的引文分析》指出兩個基本事實:“其一,當科研機構變得越來越大,他們在社會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時,確認機構中做出最大貢獻的人員和小組的評價工作,就變得越加困難、越加昂貴和越加必要。其二,引文測度被證明是一種同行專家評議的有效方式,它把一些有用的、客觀的因素引入到評價過程中,只涉及到少量的使用調查技術費用。而引文分析與憑直覺判斷相比,有時花費的時間和工夫,則顯然要多得多。但是專業的評價肯定是十分重要的,足以表明這種投入是正確的。”(參考文獻:(美)尤金.加菲爾德著;侯漢清等譯.引文索引法的理論及應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8:248)

 

 

原文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50603.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