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Oracle 重建索引的必要性


http://blog.csdn.net/leshami/article/details/23763963   

索引重建是一個爭論不休被不斷熱烈討論的議題。當然Oracle官方也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很多DBA也是遵循這一准則來重建索引,那就是Oracle建議對於索引深度超過4級以及已刪除的索引條目至少占有現有索引條目總數的20% 這2種情形下需要重建索引。近來Oracle也提出了一些與之相反的觀點,就是強烈建議不要定期重建索引。本文是參考了1525787.1並進行相應描述。

 

1、重建索引的理由   

a、Oracle的B樹索引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平衡(誤解)    

b、索引碎片在不斷增加   

c、索引不斷增加,刪除的空間沒有重復使用    

d、索引 clustering factor (集群因子)不同步,可以通過重建修復(誤解)

 

2、重建索引的本質    

本質:重建索引在數據庫內部是先執行刪除操作,再執行插入操作。

 

3、反對重建索引的理由    

a. 大多數腳本都依賴 index_stats 動態表。

此表使用以下命令填充:         analyze index ... validate structure;

       盡管這是一種有效的索引檢查方法,但是它在分析索引時會獲取獨占表鎖。對於大型索引,其影響會是巨大的,因為在此期間不允許對表執行DML 操作。        雖然該方法可以在不鎖表的情況下在線運行,但是可能要消耗額外的時間。

    b. 重建索引的直接結果是 REDO 活動可能會增加,總體系統負載也可能會提高。

       插入/更新/刪除操作會導致索引隨着索引的分割和增長不斷發展。        重建索引后,它將連接的更為緊湊;但是,隨着對表不斷執行 DML 操作,必須再次分割索引,直到索引達到平衡為止。        結果,重做活動增加,且索引分割更有可能對性能產生直接影響,因為我們需要將更多的 I/O、CPU 等用於索引重建。        經過一段時間后,索引可能會再次遇到“問題”,因此可能會再被標記為重建,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因此,通常最好是讓索引處於自然平衡和(或)至少要防止定期重建索引。

 

4、Oracle的最終建議    

一般而言,極少需要重建 B 樹索引,基本原因是 B 樹索引很大程度上可以自我管理或自我平衡。     大多數索引都能保持平衡和完整,因為空閑的葉條目可以重復使用。     插入/更新和刪除操作確實會導致索引塊周圍的可用空間形成碎片,但是一般來說這些碎片都會被正確的重用。    

Clustering factor群集因子反映了給定的索引鍵值所對應的表中的數據排序情況。重建索引不會對群集因子產生影響,集群因子只能通過重組表的數據改變。     強烈建議不要定期重建索引,而應使用合適的診斷工具。     個人結論,如果重建索引的巨大工作量與之對應的是極小的收益,那就得不償失。如果系統有可用空閑期,重建之前和之后的測量結果表明性能有提高,值得重建。

5、改良方法    

通常是優先考慮index coalesce(索引合並),而不是重建索引。索引合並有如下優點:       

a、不需要占用近磁盤存儲空間 2 倍的空間       

b、可以在線操作       

c、無需重建索引結構,而是盡快地合並索引葉塊,這樣可避免系統開銷過大。

 

6、真正需要重建索引的情形    

索引或索引分區因介質故障損壞    

標記為UNUSABEL的索引需要重建    

索引移動到新的表空間或需要改變某些存儲參數    

通過SQL*Loader加載數據到表分區后,需要重建索引分區    

重建索引以啟用鍵壓縮    

位圖索引本質不同於B樹索引,建議重建

 

7、相關參考    

Oracle 聚簇因子(Clustering factor)     

Oracle 索引監控(monitor index)    

Oracle 索引監控與外鍵索引     

收集統計信息導致索引被監控     

Oracle 監控索引的使用率    

NULL 值與索引(一)    

NULL 值與索引(二)    

函數使得索引列失效

Oracle 索引質量分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