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目錄如下:
零、寒暄
由於剛入職,近期事情繁多,今天好不容易中期答辯完事,晚上有一些時間,來給大家分享一篇博文。
這段時間每天寫js接觸事件比較多,自己會使用,但是用的時候比較混亂,現在系統的整理下,好了,閑話不多說,談正事!
一、事件概念
什么是事件?說白了,事件是文檔或瀏覽器中發生的特定交互瞬間!比如鼠標點擊,滑過等等。
二、事件流
事件流就是描述了頁面中接受事件的順序。在瀏覽器發展的初期,兩大瀏覽器廠商IE和Netscape互掐,出現了一個坑爹的情況,那就是他們對事件流的解釋出現了兩中截然相反的定義。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IE的事件冒泡,Netscape的事件捕獲。先來一張圖,簡要的看下結構(以前網上看到的,也不知道出處了,盜用一下,感謝原作者辛勤的visio畫圖,哈哈)
2.1事件冒泡
概念:事件冒泡即事件最開始由最具體的元素(文檔中嵌套層次最深的那個節點)接收,然后逐級向上傳播至最不具體的節點(文檔)。拿上面的圖來說明,就是當點擊text部分時,先由text處的元素接收,然后逐級傳播至window,即執行6-7-8-9-10的過程。
2.2事件捕獲
概念:事件捕獲即事件最早由不太具體的節點接收,而最具體的節點最后接收到事件。同理,在上面的模型中,就是點擊text部分時,先由window接收,然后逐級傳播至text元素,即執行1-2-3-4-5的過程。
具體在代碼中怎樣表現呢,后面會給出代碼的介紹,客官莫急。
三、事件處理程序
產生了事件,我們就要去處理他。事件處理程序主要有三種方式:
3.1 HTML事件處理程序
即我們直接在HTML代碼中添加事件處理程序。來一段代碼吧,寫了這么久沒有代碼實在是憋得慌,哎,程序員的毛病!
1 <input id="btn1" value="按鈕" type="button" onclick="showmsg();"> 2 <script> 3 function showmsg(){ 4 alert("HTML添加事件處理"); 5 } 6 </script>
從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可以看出,事件處理是直接嵌套在元素里頭的,這樣有一個毛病:就是html代碼和js的耦合性太強,如果哪一天我想要改變js中showmsg,那么我不但要再js中修改,我還需要到html中修改,一兩處的修改我們能接受,但是當你的代碼達到萬行級別的時候,修改起來就需要勞民傷財了,所以這個方式我們並不推薦使用。
3.2 DOM0級事件處理程序
即為指定對象添加事件處理。慣例,看下面的一段代碼
1 <input id="btn2" value="按鈕" type="button"> 2 <script> 3 var btn2=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2"); 4 btn2.onclick=function(){ 5 alert("DOM0級添加事件處理"); 6 } 7 btn.onclick=null;//如果想要刪除btn2的點擊事件,將其置為null即可 8 </script>
從上面的代碼中,我們能看出,相對於HTML事件處理程序,DOM0級事件,html代碼和js代碼的耦合性已經大大降低。但是,聰明的程序員還是不太滿足,期望尋找更簡便的處理方式,下面我們來說第三種處理方法。
3.3 DOM2級事件處理程序
DOM2也是對特定的對象添加事件處理程序,但是主要涉及到兩個方法,用於處理指定和刪除事件處理程序的操作:addEventListener()和 removeEventListener()。
它們都接收三個參數:要處理的事件名、作為事件處理程序的函數和一個布爾值(是否在捕獲階段處理事件)。看下面的一段代碼:
1 <input id="btn3" value="按鈕" type="button"> 2 <script> 3 var btn3=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3"); 4 btn3.addEventListener("click",showmsg,false);//這里我們把最后一個值置為false,即不在捕獲階段處理,一般來說冒泡處理在各瀏覽器中兼容性較好 5 function showmsg(){ 6 alert("DOM2級添加事件處理程序"); 7 } 8 btn3.removeEventListener("click",showmsg,false);//如果想要把這個事件刪除,只需要傳入同樣的參數即可 9 </script>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添加刪除事件處理的時候,最后一種方法更直接,也最簡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刪除事件處理的時候,傳入的參數一定要跟之前的參數一致,否則刪除會失效!
說到這里,我們來一點代碼來說明下事件冒泡和事件捕獲的流程,同時也讓大家能看出二者的區別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Document</title> 6 <style> 7 #p{width:400px;height:200px;border:1px solid black;} 8 #c{width:200px;height:100px;border:1px solid red;} 9 </style> 10 11 </head> 12 <body> 13 <div id="p"> 14 i am parent 15 <div id="c">i am children</div> 16 </div> 17 <script> 18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 19 var c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 20 c.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21 alert('子節點捕獲') 22 }, true); 23 24 c.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25 alert('子節點冒泡') 26 }, false); 27 28 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29 alert('父節點捕獲') 30 }, true); 31 32 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33 alert('父節點冒泡') 34 }, false); 35 </script> 36 </body> 37 </html>
運行上面的代碼,點擊子元素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執行的先后順序是:父節點捕獲--子節點捕獲--子節點冒泡--父節點冒泡。從這個例子中,大家也能明白,為什么說
DOM2級事件規定事件包括三個階段:
1)事件捕獲階段;2)處於目標階段;3)事件冒泡階段
首先是捕獲,然后處於目標階段(即來到事件的發出位置),最后才是冒泡,
嚴重PS:不科學的是,居然木有DOM1級事件處理程序,大家注意下,別鬧出笑話了!
【補充】IE事件處理程序也對應有兩個方法:attachEvent()添加事件,detachEvent()刪除事件,這兩個方法接收相同的兩個參數:事件處理程序名稱與事件處理函數。這里為什么沒有布爾值呢?因為ie8以及更早的版本只支持事件冒泡,所以最后一個參數默認的相當於false來處理!(支持IE事件處理程序的瀏覽器有IE,opera)
3.4 事件處理程序的瀏覽器兼容性
既然不同的瀏覽器對事件處理程序有這自己不同的支持,那么,我們在開發中,豈不是每次使用事件處理程序時都要對不同的瀏覽器做一次兼容?這里我們封裝一個兼容方法,以后在事件處理的時候,直接調用即可,看下面一段代碼: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Document</title> 6 </head> 7 <body> 8 <input id="btn" type="button" value="按鈕"> 9 <script> 10 var eventHandler={ 11 addHandler:function(element,type,func){ 12 if(element.addEventListener){ 13 element.addEventListener(type,func,false); 14 }else if(element.attachEvent){ 15 element.attachEvent('on'+type,func); 16 }else{ 17 element['on'+type]=func; 18 } 19 }, 20 removerHandler:function(element,type,func){ 21 if(element.removeEventListener){ 22 element.removeEventListener(type,func,false); 23 }else if(element.detachEvent){ 24 element.detachEvent('on'+type,func); 25 }else{ 26 element['on'+type]=null; 27 } 28 } 29 } 30 function showmsg(){ 31 alert("hello"); 32 } 33 var btn=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 34 eventHandler.addHandler(btn,"click",showmsg); 35 //eventHandler.removerHandler(btn,"click",showmsg);//去掉事件處理 36 </script> 37 </body> 38 </html>
上面的代碼在ie和其他瀏覽器中都能正常處理事件,以后如果需要使用兼容性的操作,都可以直接調用這段代碼。
四、總結
js中事件是一塊很大的部分,今天主要說了一些概念,和常用函數的使用,下次我將跟大家分享下事件的分類、事件代理,以及事件代理思想的用處。總之,精彩紛呈。歡迎圍觀。PS:JS中的事件(二)已經完成,歡迎大家猛擊這里
好了,寫了這么多,不知不覺已經很晚了,明天還要上班,今天先到此為止。
本文中肯定有很多紕漏和理解不對的地方,如果大家發現有問題的,可以跟我留言討論(接受批評!),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