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中求table長度


關於lua table介紹,看以前的文章http://www.cnblogs.com/youxin/p/3672467.html

官方文檔是這么描述#的:

取長度操作符寫作一元操作 #。 字符串的長度是它的字節數(就是以一個字符一個字節計算的字符串長度)。

table t 的長度被定義成一個整數下標 n 。 它滿足 t[n] 不是 nil 而 t[n+1] 為 nil; 此外,如果 t[1] 為 nil ,n 就可能是零。 對於常規的數組,里面從 1 到 n 放着一些非空的值的時候, 它的長度就精確的為 n,即最后一個值的下標。 如果數組有一個“空洞” (就是說,nil 值被夾在非空值之間), 那么 #t 可能是指向任何一個是 nil 值的前一個位置的下標 (就是說,任何一個nil 值都有可能被當成數組的結束)。

local tblTest2 =
{
    1, a = 2, 3, } print(table.getn(tblTest2))


這段代碼輸出的結果是多少?這里的輸出結果應該是2。首先,要明白,這個tblTest2不是一個簡單的table,它混合了列表(list)和記錄(record)兩種風格,表中,a = 2是record風格。其次,要明白,record風格的record是不作為外表的長度計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函數,跟其他面向對象語言一樣,函數是不記為內部變量的。

既然像函數一樣,那就可以輸出a的值,是的。print(tblTest2.a)就可以了。

再看下面的代碼:

local tblTest3 =
{
    1, {a = 2}, 3, } print(table.getn(tblTest3))


這段代碼輸出的結果是多少?這里的輸出結果應該是3。要注意,表嵌套表,嵌套表也是元素。所以,輸出的結果是3。

table.getn(t)
等價於 #t。

以下情況相當糾結,可直接看最后一句話總結:

現在來看一個比較糾結的:

local tblTest4 =
{
    1, nil, } print(table.getn(tblTest4))

這段代碼輸出的結果是多少?是1。我們都知道table獲取長度的時候,會遍歷一下整個表,在最后一個非nil處,就會返回。

但是,下面這段代碼呢?

local tblTest5 =
{
    1, nil, 2, } print(table.getn(tblTest5))
輸出3,好玩吧?它把nil也當成元素計算長度了。但叫你摸不着頭腦的是下面這段代碼:。

local tblTest5 =
{
1,
nil,
2,
nil
}

輸出1.再發一段,讓你完全蒙掉:

local tblTest5 =
{
1,
nil,
2,
nil,
3,
nil
}

輸出3.蒙了沒?再看,這一段叫你以后再也不敢再table中寫nil值

local tblTest5 =
{
1,
nil,
2,
nil,
3,
nil,
4,
nil
}

看看吧,這一段的輸出結果是1。親,請問,你以后還敢在lua的table中用nil值嗎???如果你繼續往后面加nil,你可能會發現點什么。你可能認為你發現的是個規律。但是,你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個規律。因為這是錯誤的。

1、在table中不要使用nil

2、如果非要使用nil,必須用table.setn()函數去設置這個table表的長度。注意:新版本的lua已經不支持setn了。

必須給你個結論:

setn函數已過時,不要在lua的table中使用nil值,如果一個元素要刪除,直接remove,不要用nil去代替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