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筆記


前言

這個求職筆記從去年剛找完工作開始寫,到今天即將畢業補充完整,中間經歷的半年的時間。這半年的時間經歷了秋招和春招,從跟隨大潮找工作,到簽訂公司,再到意外獲得一知名公司的獵頭關注獲得offer后繼續幫女朋友找工作。如今兩個人都找到了還算滿意的工作,整理下求職過程中的一些經歷和心得體會,給后來的學弟學妹們一點幫助。

網絡上寫求職的也很多,筆經、面經也都很豐富,純粹曬Offer的也是一大把,回想自己的求職經歷,覺得還是有必要寫下來給需要的同學。雖然求職前后拿了七八個Offer,但是我覺得的更多是失敗的經驗和總結,這個筆記更多的是系統的整理和總結,並不是記錄求職的流水賬,希望能夠有幫助。新浪微博:emouse思睿,個人博客:http://emouse.cnblogs.com/ 歡迎交流。

職業規划

職業規划是很大的一個命題,很多高校甚至都有這樣的一門課程,我之前也想過很多,在實際找工作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對於我們來說,職業規划首先想好兩點點,我要做什么?我能夠做什么?我是自動化專業,本科的時候參加比賽,學習單片機,設計電路,所以我一直想做的是硬件設計,硬件設計再具體一點的就是嵌入式硬件設計,而女朋友和我是同專業,但是之前做的是軟件方向,更多的偏向於軟件開發測試。從今年找工作的情況來說,需求量最大的還是軟件設計開發,所以最好找的還是計算機類的專業,自動化雖然搭邊,但是在實際求職過程中專業的影響非常大。

職業規划首先還是應該聯系自己的專業,就像我的自動化專業,如果做軟件開發,很多公司需求的是JAVA、或者前后端等開發,我們專業雖然與計算機搭邊,但是這類課程卻沒有,然而真正做自動化方面的公司卻並不多,因此完全對口的工作並不是特別好找。同伴其他同學也一樣,通信等專業很多人的工作也是做軟件開發或者嵌入式開發,因此相關的開發經驗和項目經歷就能夠在求職時加分不少。怕就怕找工作的時候既沒有顯眼的成績,也沒有能夠顯示能力的經歷,自己也沒有主見,這樣的同學身邊有很多。

真正的職業規划絕對不是找工作的時候才規划,而是應該貫穿於大學生活的,班上一位同學本科的時候就喜歡電腦知識,研究生期間參加培訓考了紅帽子認證,找工作的時候方向很明確,就是運維工程師,雖說沒有進入他理想中的阿里巴巴,但是也進了網易,還算是修成正果。從身邊的同學來看真正有明確的目標的並不是很多,很大的原因在於前期沒有針對性的積累,因此造成了擇業上的問題,對於不想做本專業的同學來說,前期的積累更為重要,在找工作的時候能夠有拿得出手的技能或者經歷,這樣人家才能忽視你的專業或者學校,才能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簡歷

我在八月份開始准備簡歷,中間改了好多版,從最開始的多頁到后來改成一頁,到后來再改成兩頁,中間的表述、排版、組織都一直在修改和調整,看到其他同學的簡歷我也會對比,千萬不能做好一個簡歷一用到底。

按照今年的經歷,首先把簡歷的幾個模塊進行排序:

學校>專業>學習成績>項目經驗(相關實習經歷)>競賽獲獎>社會工作(學生干部等)

我自己的學校專業都相對一般,但是在其他幾方面還算不錯,學習成績中上,有獨立承擔橫向項目的經驗,還曾經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划項目負責人,科技競賽獲獎十幾項,省部級以上4項,學校各種獎學金和榮譽稱號一堆,社會工作做到主席級別,在簡歷上自我感覺還是有一定的自信的,然而很多簡歷投遞后還是石沉大海,現場投遞簡歷很多也沒有回音,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校和專業。有部分公司到學校做宣講,在之后的簡歷篩選中很多只看學校,學校專業符合后才會看你的其他內容。

對於學習成績,我並不算多好,只能是中上水平,因此在簡歷中就沒有提及成績和專業排名,很多公司要求在投遞簡歷時附上成績單作為主要參考,因此成績還是光鮮點為好,大部分公司在面試的時候會要求帶上成績單,這時成績單的重要性就要相對弱一些,畢竟有了面試了,公司有了基本了解,成績就會變成輔助的參考。

項目比較能夠體現動手能力,相對於成績、獲獎等項目相對靈活,但項目經驗也恰恰是很多人忽視的。說項目比較靈活是因為在研究生階段,無論哪個導師或多或少都有些項目,無論是基金課題或者是橫向項目,多數都會有學生的名字,因此對於那些善於包裝的同學來說,這里的水分最大。比如在南理工參加一個面試,面試官就對我說,其他人(南理工的學生)都有很多國家級的軍工項目,你為啥沒有。我的回答也很明確,我所列出來的項目都是我主要負責和主要完成的實踐類項目,部分參與而且偏理論性的沒有寫在里面。因此在這里對於項目做幾點總結:

  1. 項目一定要真實,即使寫自己部分參與或者並不熟悉的項目也要保證對項目有足夠的了解,因為項目將會是面試時候問問題的主要組成,對自己寫的項目不熟悉,將會在面試環節栽跟頭。

  2. 如果自己參加的項目確實比較多,可以選取4到5條簡要闡述,主要包括項目解決的問題,應用的主要技術,一定要注意明確自己在項目中所做的工作和扮演的角色。

  3. 如果自己的項目不是很多,可以適當用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包裝,包裝的時候需要將理論研究偏應用化,這一點除了去對口的研究所除外,去一般公司還是要偏實際一點的。

簡歷經驗總結之一:充分挖掘、重點突出

正常簡歷一頁或者兩頁紙,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排版緊湊,最起碼看起來有內容,中間也有看到很多同學用了兩頁紙,但是卻很松散,這種情況下不如緊湊的一頁紙來的更舒服。簡歷有東西寫當然很好,沒東西寫就需要充分挖掘了,有沒有價值先不說,充實的簡歷是基本的要求,空盪的簡歷獲得關注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充分挖掘的目的就是先充實簡歷再提高質量,如果簡歷缺乏內容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挖掘:

  1. 項目經驗,挖掘一下在實驗室相關的、熟悉的、被掛名的項目,這個注意點已經在上面有所敘述,可以適當描述下項目的背景,自己具體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2. 社會實踐經驗,雖然不是人人都是主席、部長,但是多少參加過一些志願者、班級活動,體育比賽類的也行,選取一兩件,說了自己做了那些事情,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做事風格、品質等。我看到很多人寫的組織班級秋游、聯誼等。還有很多人肯能活躍在某些論壇,搞過一些線上活動,或者是一些論壇版主等,這些類似的都可以進行挖掘。

重點突出尤其重要,對於簡歷而言突出的是能力,中看過很多簡歷,不光頁眉有大大的校徽,然后個人信息里面就通信方式等一堆就列了半頁紙,正常情況下有手機號、郵箱等簡單的個人信息就足夠。

簡歷經驗總結之二:主觀性的表述要有客觀例證

在簡歷的自我評價這個欄目中,最為常見的可能就是這樣:

本人性格熱情開朗,待人友好,為人誠實謙虛。工作勤奮,認真負責,能吃苦耐勞,盡職盡責,有耐心。具有親和力,平易近人,善於與人溝通。

這樣的表述非常常見,然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面對都是類似的表述,HR們早已經司空見慣不會留下任何印象,在我的簡歷中我采用這樣描述:

較好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多個科技媒體撰稿人,寫作博客300多篇,編寫教材一本。

能夠吃苦,敢於拼搏:曾經連續熬夜兩個多月做比賽,獨立承擔多項項目。

這樣的描述采用的是主管描述+客觀例證的表達,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這樣的表述更有說服力,讓人認識到你不是一個自賣自誇的王婆。不光在自我評價部分,在項目經驗、社會實踐,包括在后面的面試環節,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形式,因為面對一個陌生的HR,像打動他,讓他信服你,需要的就是充分的事實和例證。

簡歷經驗總結之三:不斷完善,不斷改進

很多人可能很早就寫好了簡歷,最后無論是在網申還是聽宣講總是這份簡歷到處扔,這一點我覺得萬萬不可,簡歷是求職的敲門磚,我們需要有足夠的重視。我在八月份做了第一份基本的簡歷,在網申的時候根據網申填寫的內容對簡歷一直在優化和更新,在宣講會現場扔簡歷階段,也注意留心觀察了其他人的簡歷,用心比較,發現不足,又改了三次。

另外就是針對性的做簡歷,根據應聘公司的職位需求適當對簡歷進行調整,使簡歷更有針對性,如果是郵件發送簡歷就需要在簡歷中寫明申請的職位和自己優勢,如果是現場投簡歷就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准備對應的簡歷,比如我就准備了偏硬件設計和偏嵌入式軟件開發等不同類型的簡歷。

簡歷經驗總結之四:用好同步軟件

我的簡歷和涉及個人的一些問題總結,部分面試問題全部保存在有道雲筆記中,在電腦中記錄,自動保存到雲端,需要時可以隨時掏出手機隨時調出來看,有什么心得體會、日程安排可以隨時在手機中記錄,多終端同步更新。這樣不僅更新維護方便,而且能夠保證隨身攜帶,遠比記在本子上或者用word記錄更方便。

對於簡歷、證書等工作相關文件,我全部使用百度雲網盤進行同步,只要電腦中的文件更改,自動會同步到百度網盤,就不存在版本不一致的問題,即使突然需要簡歷也可以用手機隨時下載,找個打印店插上手機就能夠打印,不會存在簡歷忘帶了的問題。

網申

網絡是獲取招聘信息和投遞信息的主要渠道,對於秋季招聘來說網申很多八月初就開始了,像今年的華為,開始的更早。早一點逛逛這類網站,利用上文我所說的筆記軟件,將相關信息及時整理並做好提醒,多收集多整理是主要的。我在求職的時候早期以大街網為主,大街網信息整理的比較全面,投簡歷就根據不同公司的需求到對應的網站投簡歷,很多大公司采用的都是系統網申,系統以51job為多數,也有中華英才和自家系統的,需要吐槽下,着幾家系統做的都很垃圾,填寫各種不方便,感覺是十年前的系統,界面不友善,設計上也有很多槽點,大街網雖然做的不錯,但是更多的是信息的收集整理,真正在大街網做網申的不多,但是需要重點關注。51job、大街網等都有相應的手機客戶端,可以關注收藏所喜歡公司的信息。另外可以逛逛應屆生論壇,內容比較雜,也比較全面。

對於網申,首先還是准備材料,在網申之前需要先對自己的材料分別進行整理,這樣可以保證在網申時候的連貫性。很多同學制作了一份簡歷,但是網申系統各不相同,需要填寫很多余簡歷上並不完全相同的信息,同時由於網申字數的限制,同樣的一個經歷,還需要准備完整描述和精簡描述等多個版本,這些版本可以在做一個網申的時候記錄下來,然后稍作整理,留下次備用,我是統一記錄在有道筆記中,這樣遇到過一次整理好后下一次就會方便很多。這樣網申幾次后就能夠將自己的材料完善,后面的申請才能逐漸提高效率。

很多企業網申開放的時間比較長,之前看到有的說在中前期進行網申,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還是越早越好,早一點網申,可能筆試或者面試的批次比較靠前,有的企業,筆試名額有限網過於靠后可能就悲劇了,今年南瑞集團我壓根就沒收到任何通知,和同學對比了下,沒收到通知的多數都是網申比較靠后的,所以從時間把握來說還是早點為好。

網申經驗總結之一:針對性第一,切不可以不變應萬變

前面吐槽了國內這幾家招聘網站,除了大街網,其他的用戶體驗都很差。不同公司設置填寫的選項不同,但是有個基本點是一樣的,很多都是你想寫的東西沒有地方讓你填寫,比如很多公司獲獎等在一起總共只有三條,如果獲獎很多的話沒機會寫的,因此對於網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針對性,利用有限的選項,針對性展現自己最好的實力。現在看起來,這一點我仍然做的不夠好。

首先是針對職位類型,在做自我評價、獎項、項目等欄目中,突出自己針對這個職位的優勢,相關的、有幫助的對於企業來說才是最好的,因此在條目受限時,要寫出針對性最強的,不受限時要做好排序,重點突出。其次是針對自己的簡歷,根據公司文化、職位特點,做針對性的敘述。雖然現在看來,很多企業可能壓根不看你的簡歷內容,更多的是做機器篩選,但是針對任何一個網申仍然要認真對待,很多網申可能需要一個小時以上,因此網申也是個苦力活。

網申經驗總結之二:邊網申、邊總結、邊整理

前面強調了網申的針對性,但是網申的主要內容畢竟還是自己的簡歷,因此邊網申、邊總結、邊整理,才能在后面的網申中更便捷、更高效。后面整理完善后還要不定期去更新下自己之前的網申。網申時我也一樣是用雲筆記記錄和整理,同時在整理網申簡歷時還對自己簡歷相關的經歷進行整理,整理下可能在面試時候問到的與簡歷相關的問題,網申的時候就是准備這部分最好的時間段,這段時間沒有宣講的奔波,時間相對連貫,而且能夠自由控制,心情也相對平靜,把這些相關的問題考慮清楚,寫下來,非常重要!

網申經驗總結之三:系統網申注意篩選點

網申的人成千上萬,負責招聘的HR不可能關注你填寫的內容,因此簡歷往往都是在系統中通過設置篩選點機器篩選,比如專業大類要求,英語水平要求等等,某一個點沒滿足要求,哪怕你再優秀也沒機會露臉了。我比較悲劇的是六級沒過,所以有些網申實事求是寫了,后來發現可能就此錯失機會,再到后來部分網申耍了小聰明,下拉框選擇中還是選六級,但是在其他備注中說明情況,注明真實成績,有些能夠通過篩選,當然最后筆試、面試等提交的簡歷是完全真實的,這里只是避免被機器篩選給刷掉。這種做法並不完全推薦,最主要的還是需要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並不要刻意去隱瞞和回避。其他篩選點也有,比如專業大類,這些地方還是需要留意的,這里就不便多說了。再次強調,誠信是第一位。

網申經驗總結之四:郵件網申寫好自薦信和正文

也有很多公司是通過郵件的方式申請,對於郵件網申主要兩點,一個是標題和附件,多數公司都會限定標題格式,例如"申請職位+學校+專業+學歷+姓名",所以申請之前先看清楚要求,沒按照規定填寫的,多數會被系統攔截或者人家直接PASS,即使沒有明說的,也要按照類似的格式來寫,保證簡潔、明了。對於附件來說簡歷本身最好不要壓縮,而且文件大小不要太大,HR在招聘高峰期那么忙可能沒有耐心把大附件下載完,如果還有其他補充材料啥的可以打個包,打包命名也要和上面的一致。

第二個是正文,關於正文要不要貼簡歷其實不一定,很多HR是不看正文,直接下載附件到一個文件夾中,然后篩選,但是保險起見最好還是在正文中加入簡歷。我自己覺得不錯的方法是一段三百字左右的介紹信,客觀、突出的介紹下自己的優勢,然后附上部分簡歷正文,總之要奔着HR們方便的角度考慮,多換位思考。

網申經驗總結之五:多關注論壇,尤其春招

后來我收到了北京公司的邀請,和女朋友不想異地,就給他留意北京的工作,由於已經是春季招聘,招聘的公司相對秋季已經大大減少,而且我們也沒有條件一天到晚跑宣講會,於是我就講主要渠道鎖定在論壇,既然是北京地區軟件開發類的崗位,我就鎖定北郵人、水木清華等幾個高校的校內BBS,特別是北郵人。論壇里招人的很多並不是HR,春節過后跳槽、離職的都很多,很多公司都缺人,於是一些組或者部門就會去論壇上發需求,這些人可能並不是hr,這種情況下投遞簡歷能獲得概率就大了很多。

宣講

前期網申結束后后面就是各大企業的宣講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宣講后跟着就是筆試甚至面試,因此哪怕你網申了,如果沒有參加宣講可能也就錯失了機會,因此參加宣講會就成了找工作中期的重頭戲。

宣講經驗總結之一:合理安排,多跑、多投,保持樂觀

10月上旬是各公司宣講會的高峰階段,這段時間公司最多,同時很多人的求職也都剛剛開始,因此基本上是場場爆滿。面對如此多的宣講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多渠道關注,合理安排。關於宣講會信息,一個很好的網站是海投網,有手機客戶端,這個網站每天索引國內百所高校就業網站的宣講會信息,因此可以免去分散查找信息的痛苦,而且可以注冊賬號,收藏感興趣的宣講會,今年找工作幾乎是人手必備。除此之外,還可以多聯系同學,很多學校內部QQ群、論壇等都會有一些宣講信息,自己可以多做了解。

宣講會多了時間上自然會沖突,因此就需要做好安排,首先需要摸清楚宣講會的信息,根據對公司的關注和宣講會信息進行合理排序。如講完就筆試的宣講要比那些不筆試的更加重要,現場可以投遞簡歷比那些只能通過網絡投遞的更重要。在當前城市只有一場宣講會比那些在不同學校又多場的就更重要,另外由於宣講會在不同學校,去參加本校或者比你差的學校比去參加比你好學校的就更重要。同時還需要考慮個人精力,有針對性、有准備的進行選擇,另外還需要綜合位置、交通等各方面信息整體考慮。既然參加了,就不能偷懶。

宣講經驗總結之二:相互幫助,多做溝通

信息和渠道在找工作時候很重要, 因此特別需要和其他同學,特別是外校的同學多做溝通,信息交換和共享。宣講會信息,職位信息,筆試面試經歷等。可以讓同學幫忙投投簡歷或者同學看准筆試時間,即使不去聽宣講,那些聽宣講的同學能夠發消息讓沒聽的同學及時去筆試。

宣講經驗總結之三:充分利用宣講時間

很多公司的宣講會就是看看宣傳片,然后HR和部分領導上來吹吹牛,真正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可能只是一小部分,那么很多人宣講會可能就是玩玩手機就過去了,這部分時間其實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前面我說的和同學溝通,及時交換信息,二是整理和安排后面的宣講,三是看看書准備后面筆試。我當時是把一些基礎課程的掃描版書籍以及當時上課的PPT都放在ipad里,書也帶上一兩本,隨時隨地拿出來看。總之留意需要留意的信息后剩下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

筆試

筆試在找工作的時候不可避免,所以有筆試有時候反而是好事,沒有筆試的話簡歷刷的就更加嚴格,可能就更沒有面試機會了。不同公司的筆經很多了,如中興、華為等,很多崗位往年的筆試題都能夠找的到,在准備上當然以這些為主。但是如果只是在筆試之前才針對性的看一下就有點抱佛腳了。筆試的准備應該放在暑假期間,我去年參加筆試二三十場應該有的,多數的試題比較基礎,因此最好在暑假期間將一些基礎只是過一遍,筆試之前再針對性進行鞏固。

硬件方向,電路、數電、模電、單片機、微機原理這幾本書是最基本的,我當時遇到的問題是,自己應用還可以,所以單片機和常用電路設計都還行,但是理論忘的差不多了,一些純理論性的知識不看看很難想的起來。

軟件方向,C/C++、數據結構、軟件技術基礎這些基本的需要重點准備,特別是數據結構,以前學的時候可能不是特別留意,但是無論是在筆試和面試中出現的都非常多,這里有幾本書推薦:

《程序員面試寶典》 整理一些非常常見的面試題,很多公司的筆試題就是這里面原題,早點看看。

《大話數據結構》 如果數據結構看不下去的話就看看這本吧,形式活潑一點,但是只看這本還是不夠。

《編程珠璣》書很薄,但是里面的題目很經典,特別是應聘百度這類的互聯網公司尤其需要看看。

《C++ Primer 中文版》非常厚,但是非常詳細和權威的一本書,比譚浩強那類的要好很多。

《C和指針》 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那本,比較經典的一本書。

筆試經驗總結之一:邊筆試,邊學習,邊總結

之前准備的再充分,等到筆試時候才發現,很多內容壓根沒有看進去,筆試的時候才覺得后悔。去年筆試就深有體會,很多公司出卷子不想學校里,老師還能給你划個重點、圈個范圍,即使不這樣,好歹也是使用教材的內容,筆試的時候可能范圍就寬很多,因此一定是考試和學習同步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不栽跟頭不能夠下決心,考完試郁悶了跟着再看效率還能夠更高一點。

另外一點就是總結,不會的題目和做過的題目都要總結,做過的題目在后面公司的筆試中出現的概率非常大,所以即使總結和不漏,免得后面再后悔。

筆試經驗總結之二:誠信筆試,隨機應變

之前看到網上很多人的筆經,說筆試能作弊就作弊,反正公司最多不錄取你,沒有其他損失,不像在學校還可能挨處分,也正是因為風險太小,因此筆試作弊的人很多。不過據我觀察來看,筆試紀律和公司水平基本成正比的,筆試都很混亂的公司多數好不到哪兒去,去年有一家公司性格測試竟然都是通過筆試的方式,我一直納悶,性格測試這種沒喲正確答案需要前后文綜合評定的測試怎么就能用筆試的。總之我覺得還是以誠信為主,能夠輕易占便宜的,往往也不是啥便宜。

隨機應變是指在筆試的爭取等環節上,記得當時去遲到了,和

 

面試

面試經驗總結之一:充分准備,掌握主動

面試經驗總結之二:辯證回答問題,先主觀后客觀

面試經驗總結之三:先拿到Offer再說,其他問題后續努力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