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開始用的是 cc2530 timer 1來做PWM的,已經可調占空比了,但是由於硬件的改動,需要用timer 3 和 timer 4 代替。由於調試過程中出了些小問題,於是自己把這個貼出來。關鍵點注釋出來。
說說 硬件吧:
timer 1 P1_0 口
timer 3 P1_6 P1_7口。
注意: P1_6 對應着timer 3的通道 0 ,也就是對應着 t3cc0 這類寄存器,而非t3cc1; P1_7對應着timer 3的通道1,也就是對應着t3cc1 這類寄存器。不同的通道,對應着不同的端口。當然,也要選擇I/O為外設功能、且將它置為 保留地址2.<具體看代碼>
<硬件就沒了>
設置timer 3 ,很簡單的,只是需要3個寄存器,網絡上的資料要么為了編程技巧,寫的很復雜。
timer 3 通道 0的寄存器編程,只需要對這三個寄存器進行操作即可: T3CTL\T3CCTL0\T3CC0,如下圖:
其中,T3CNT這個寄存器的屬性屬於只讀屬性,向它寫值是沒有作用的。但是抱歉的是,網絡上很多資料都對它賦值,這完全是不需要的。
另外,在output compare mode 下, 要修改 T3CCTLx T3CCx 的值,必須要等到 T3CNT里面的值清為 0x00 才行,如圖:
下面是我對 T3CTL寄存器的設置:
分頻、中斷失能<非使能>、自由運行模式。<在其他運行模式下沒有成功調占空比>
下面是 T3CCTL0 的設置 <自己只是使用了timer 3的通道 0>
注意這個寄存器的 [5:3] 位, 必須選擇為 101 ,否則無法調占空比<具體原因后面附圖>
至於 T3CC0, 這個里面的值不可以超過 0xFF <當然也無法超過0xFF ~~>.
這整個運行的過程描述如下。
T3CNT 的寄存器 從 0x00 開始不斷的 加1 <加1的方式見手冊>,每次加1,就和T3CC0的值進行比較。 如果規定在T3CNT 等於 0x00的時候,I/O口的電平為低;當T3CNT的值等於或者大於T3CC0的時候,將I/O口的電平翻轉為高;在0xff的時候,將T3CNT的值清為0 <這個清零的過程,是硬件機制做,無法人工干預--唯一能做的是在 T3CTL里面設置>,那么用簡短的C可描述如下:
1 { 2 T3CNT = 0x00; 3 T3CC0 = 0x55; 4 P1_6 = 0; 5 while(1) { 6 T3CNT++; 7 if (T3CNT >= T3CC0) 8 P1_6 = 1; 9 if(T3CNT == 0xFF) { 10 P1_6 = 0; 11 T3CNT = 0x00; 12 } 13 }
下面附上一個更加簡潔的圖片:
如圖所示:每次T3CNT的值達到T3CC0的時候,如果我們有設置,I/O端口就該有變化了。變化穩定持續的時間是T3CNT繼續加加到0xFF 的時間。然后將清零、翻轉。
<I/O 高低電平在X軸上分別持續的時間,分別以藍色和紫色線標示出來了。如圖所示,我們只需更改T3CC0的值,就可以控制它們的比例>
----
ok 貼上代碼:
1 void int_port_timer3(void) 2 { 3 P1DIR |= 0x80; 4 P1SEL |= 0x80; 5 P2SEL |= 0x20; 6 PERCFG |= 0x20; 7 } 8 9 void init_timer3(void) 10 { 11 T3CC0 = 0x55; 12 T3CCTL0 = 0x2C; 13 T3CTL = 0xB0; //別忘記了啟動timer 3, 第4位為啟動位,應該設為 1 14 } 15 16 void start_timer3(void) 17 { 18 int_port_timer3(); 19 init_timer3(); 20 }
代碼已經不需要解釋了,前面很清楚了。至於timer 3的通道1,如上面添加下 T3CC1 T3CTL1兩個寄存器即可。
參考本人另外一篇筆記:
cc2530 timer 1 PWM 輸出
http://www.cnblogs.com/chineseboy/p/366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