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傳統意義上來說的程序員,從一畢業,到現在,我沒有專精於一門語言,當然除了工作和項目的需要外,我本人說實話也想多接觸各個方面的知識!
之前接到了一個很棘手的任務,其實應該算是一個沒有明確目標和實質內容的任務,具體不詳細展開,最后我中下來,大致方向應該是:傳統軟件如何更好的向互聯網發展!其實這個標題很大,內容很泛,實際很空洞。各種軟件擁有不同的用戶群體,為用戶帶來各種價值,直接復制別人的成功之路,不一定會帶來多大的價值利益。如果小米學習蘋果的定價策略,那么應該不會有今天的小米吧?
但是,我們如果抽象一下,還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解決用戶的痛點!好吧,挺有道理的,我們的用戶解決不了的、很難解決的,如果我們幫他解決了,那我們等於幫他帶來了價值,相對而言,軟件也就成功的八九不離十了。說到這里,我估摸着要轉折下了,不然我要跑出我自己定的中心思想了。
解決用戶的痛點固然重要,但是怎么樣把痛點更好的、更便捷的解決方案做一個規划實施,應該是在找出痛點之后至關重要的。
我相信很多軟件公司的現狀是這樣的:產品人員或者說市場人員穿着光鮮亮麗的穿梭於用戶和研發人員之間,從用戶的角度最大限度的提出對於產品的需求,時不時還會加上自己的一些邏輯思維。當然這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只是我覺得應該能夠更好。之前聽過公司里的領導給我們講小米的研發模式,讓用戶走進研發,是的這是一個讓產品更好的方式,但為什么不讓研發人員走進用戶呢?這很難?我想肯定有一定的不小的難度!但是,試想一下,如若研發人員走進用戶的使用環境,了解用戶的使用環境,抱怨用戶的使用環境,是不是在進行開發的時候更容易站在他們的角度進行思考,更容易切入他們的痛點,從而更好的完成產品的研發工作!這段說的是走進用戶!讓我們也穿上正裝和用戶“談天說地”吧。
然后?當然是走進業務,如果說走進用戶讓研發能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如何實現功能,那么走進業務則是從產品業務角度去思考代碼的實現了。從傳統層面來說,應該是了解業務優先級高於了解用戶,但是個人覺得兩個應該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者應該沒有主次先后之分,走進用戶的同時學習業務,走進業務的同時了解用戶!做到了這兩步,我想產品在質量和用戶層面又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接下來說說對於產品人員的一些門外漢建議。
產品人員對於用戶痛點應該是理解的最為透徹的,也是掌握軟件產品成功與否的命脈的至關重要的一個角色!我同意一個合格的產品人員應該嚴格的從用戶角度出發,以解決用戶實際切身問題為出發點,提出軟件產品需求,細化功能要求。但是有時候過於的站在用戶角度,而沒有考慮實際問題,往往過度的看待“上帝”,導致對於實現會遇到種種難題,最后使得進度不理想,退而求其次,仍然沒達到預期效果,如果能在一開始,將需求的想法與研發人員進行溝通(目前我們的產品組已經做的非常不錯了),或許可以在一開始就將方案定的更加切合實際。當然,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或許就或許能夠提高成功的幾率,但往往事不遂人願,我們只有在有限中追尋無限才能夠成功!
宅男們,讓我們脫掉眼鏡,穿上正裝,拿起產品手冊,一起產品人員創造更優秀的軟件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