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距離,是Kullback-Leibler差異(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的簡稱,也叫做相對熵(Relative Entropy)。它衡量的是相同事件空間里的兩個概率分布的差異情況。其物理意義是:在相同事件空間里,概率分布P(x)的事件空間,若用概率分布Q(x)編碼時,平均每個基本事件(符號)編碼長度增加了多少比特。我們用D(P||Q)表示KL距離,計算公式如下:
當兩個概率分布完全相同時,即P(x)=Q(X),其相對熵為0 。我們知道,概率分布P(X)的信息熵為:
其表示,概率分布P(x)編碼時,平均每個基本事件(符號)至少需要多少比特編碼。通過信息熵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存在其他比按照本身概率分布更好的編碼方式了,所以D(P||Q)始終大於等於0的。雖然KL被稱為距離,但是其不滿足距離定義的三個條件:1)非負性;2)對稱性(不滿足);3)三角不等式(不滿足)。
我們以一個例子來說明,KL距離的含義。
假如一個字符發射器,隨機發出0和1兩種字符,真實發出概率分布為A,但實際不知道A的具體分布。現在通過觀察,得到概率分布B與C。各個分布的具體情況如下:
A(0)=1/2,A(1)=1/2
B(0)=1/4,B(1)=3/4
C(0)=1/8,C(1)=7/8
那么,我們可以計算出得到如下:
也即,這兩種方式來進行編碼,其結果都使得平均編碼長度增加了。我們也可以看出,按照概率分布B進行編碼,要比按照C進行編碼,平均每個符號增加的比特數目少。從分布上也可以看出,實際上B要比C更接近實際分布。
如果實際分布為C,而我們用A分布來編碼這個字符發射器的每個字符,那么同樣我們可以得到如下:
再次,我們進一步驗證了這樣的結論:對一個信息源編碼,按照其本身的概率分布進行編碼,每個字符的平均比特數目最少。這就是信息熵的概念,衡量了信息源本身的不確定性。另外,可以看出KL距離不滿足對稱性,即D(P||Q)不一定等於D(Q||P)。
當然,我們也可以驗證KL距離不滿足三角不等式條件。
上面的三個概率分布,D(B||C)=1/4log2+3/4log(6/7)。可以得到:D(A||C) - (D(A||B)+ D(B||C)) =1/2log2+1/4log(7/6)>0,這里驗證了KL距離不滿足三角不等式條件。所以KL距離,並不是一種距離度量方式,雖然它有這樣的學名。
其實,KL距離在信息檢索領域,以及統計自然語言方面有重要的運用。我們將會把它留在以后的章節中介紹。
其他相關鏈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Kullback-Leibler_divergence
http://hi.baidu.com/shdren09/item/e6441ec2bd495b0e0ad93aca
利用信息論的方法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自然語言處理
比如利用相對熵進行分類或者是利用相對熵來衡量兩個隨機分布的差距,當兩個隨機分布相同時,其相對熵為0.當兩個隨機分布的差別增加時,器相對熵也增加。我們下面的實驗是為了橫量概率分布的差異。
試驗方法、要求和材料
要求:
1.任意摘錄一段文字,統計這段文字中所有字符的相對頻率。假設這些相對頻率就是這些字符的概率(即用相對頻率代替概率);
2.另取一段文字,按同樣方法計算字符分布概率;
3.計算兩段文字中字符分布的KL距離;
4.舉例說明(任意找兩個分布p和q),KL距離是不對稱的,即D(p//q)!=D(q//p);
方法:
D(p//q)=sum(p(x)*log(p(x)/q(x)))。其中p(x)和q(x)為兩個概率分布
約定 0*log(0/q(x))=0;p(x)*log(p(x)/0)=infinity;
具體實驗可參考:http://www.cnblogs.com/finallyliuyu/archive/2010/03/12/168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