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


【數據處理】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

  (2013-02-22 08:42:15)
標簽: 

arcgis

 

標注

 

注記

 

label

 

annotation

分類: 數據處理

1、概述

    由於切圖或者某些電子地圖的功能需要,需要將ArcGIS中標注(Label)轉換為注記(Annotation),以便於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進行。在ArcGIS中,主要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將標注轉換為注記。以下將以重慶測試情況為例分別進行介紹比較。

    本測試用到的服務器為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統,24核CPU,16G內存,硬盤不詳,大概十幾個T。

測試數據為重慶全市河流(面)數據以及所有POI(點)數據。重慶水系以河流(面)為主,包括長江、嘉陵江在內的兩大河流,還有其他眾多的小河。因此涉及到的范圍還是較廣泛的。

2、兩種轉注記方法

2.1 直接轉換

    右鍵點擊圖層“將標注轉換成為注記”。如下圖所示。

【數據處理】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

2.2 使用“分塊方案轉注記”工具

    該工具中有一個參數“面索引圖層”,在“分塊方案轉注記的時候”,就是根據“面索引圖層”中的每一個面逐個范圍進行標注轉換。該面可以通過“地圖服務緩存切片方案轉換為面”工具生成切片方案中各級比例尺對應的超級切片(superTile)面,也即分塊方案轉注記的“塊”。然后在“參考比例字段(可選)”參數下拉選項中,選擇對應的比例尺字段“level_scale”,而不能使用默認的參考比例值,否則如果是線圖層標注,會出現注記重復增多的情況。

【數據處理】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

【數據處理】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

 

    需要注意的是,“面索引圖層”不一定要由“地圖服務緩存切片方案轉換為面”工具生成,也可以是自定義的面圖層,比如通過“創建漁網”工具生成有標注存在范圍的面圖層。然后在參考比例值中輸入對應的比例尺。使用自定義的圖層不利於多個比例尺下的標注同時轉換。優點是,如果創建的格網面的數量較少,可以減少遍歷每一個“塊”的時間,加快轉換速度。

【數據處理】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

 

    因此,綜合上述兩種不同的“面索引圖層”生成方法,可取其各自優點,對由“地圖服務緩存切片方案轉換為面”工具生成的面圖層,進行一定的處理,生成自定義的面圖層。以重慶為例,根據L8-L18級生成的切片方案面,大概有462458個面,其中L17級有86000多個,將重慶區划疊上可以發現,大部分范圍的切片方案面上其實都是空白,沒有任何標注和數據的。此時,可以將重慶區划外多有的空白面刪除。還是以L17級的面為例,刪除空白后,剩余的面僅為17000多個。兩個不同的面數量進行測試結果對比可以看后面的表1。為了節省時間,比例尺是2257的時候,使用的是L17級生成的面。

2.3 測試結果

表1:兩種標注轉注記方法效率對比

 

圖層

轉換方式

比例尺

索引圖層數量

時間(h:m:s

注記數量

河流(面)

直接轉換

1:2257

3h45m

18200

河流(面)

工具轉換

1:2257

86000

2h40m

略多於下面的數據

河流(面)

工具轉換

1:2257

17000

39m

19190

POI(3w)

工具轉換

1:2257

86000

8h49m

和POI數量一致

POI(3w)

工具轉換

1:2257

17000

2h

和POI數量一致

2.4 結果分析

    使用直接轉換注記的方法,簡單、便捷、省事,一般為用戶所偏好,但是數據量大(省級范圍)、比例尺較大(5000)以上時,對計算機性能要求較高,一般的計算機沒法轉,程序將直接奔潰,即使計算機性能允許,時間也相對會較長,且注記數量相對原始標注的數量會有所減少。在時間以及計算機條件允許條件下,適用於單個圖層注記轉換。

    使用“分塊方案轉注記”工具,步驟較多一些,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但是效率較高,而且一般的計算機都能實現該過程,轉換之后的注記數量相對比直接轉換的方式多一些。而且,在使用該工具的過程中:同樣范圍的注記,索引面的個數越多,轉換出來的注記數量也越多(多的並不是很明顯),轉換所需時間也會多一些。該工具適用於所有級別所有圖層同時轉換情況。

3、測試過程中問題及解決方案

    1)、使用“將標注轉換成為注記”時,由於注記標注較多,在轉換快結束時,將彈出一個框提示“There are 6885 overflows labels,The system allows a maximum of 5000 overflows label,The over labels will not be created”。

該工具轉換的時候,對數量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對溢出的數量。默認是5000,對此,可以修改注冊表中的overflow數量,來防止此情況發生,注冊表具體路徑為“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esri>ArcMap>Settings> MaxNumOverflowLabels”。

    2)、在使用“分塊方案轉注記”的時候,不報任何錯誤,並且正常的提示,轉換成功,所花費時間也比較靠譜,但是轉換之后,自動添加進來的注記圖層前復選框為灰色,右邊有一紅色感嘆號,如下圖所示,【數據處理】ArcGIS中標注轉注記方法比較,手動添加對應的數據源,卻提示:“不支持該數據類型”。將比例尺換縮小,或者轉換范圍縮放也會出現該現象。因此可以斷定與比例尺以及轉換數量無關。最后,將地圖文檔中的測試數據導入到一個新建的空數據庫中,重新指定新庫中的數據源后,注記才真正轉換成功了。經分析,原因可能是原來的數據庫中,之前就已經有轉換好的多個注記圖層,導致無法再寫入相關圖層的注記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