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序員到項目經理(13):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下)


對很多項目經理而言,是沒有什么所謂的“我的時間”的,因為他們不是在管項目,而是被工作的潮水帶着跑而已,他們的時間被工作主宰了。項目經理必須要主動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翻身”做自己時間主人。

4.管理者無需事必躬親

有一種類型的管理者,他們不論什么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至少也是親自過問。人們習慣用一個成語來贊美他們,叫“事必躬親”,仿佛諸葛亮再世一般。凡事親自去做未必真的可取,為什么諸葛亮只活了53歲,恐怕跟他這種事必躬親的精神也有莫大的關系吧——他是把自己累死的。

1)不要和下屬搶事做

管理者相對於操作層員工,多了一項法寶,就是授權。理論上,只要員工可以勝任,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授權。事實上,總經理為什么能對全公司發號施令、對工作進行變革,那是因為董事會授予了這個權限。連這么高層的工作都可以授權,一個項目里面的工作還有什么不可以授權的呢?

因此,當你疲憊不堪的時候,就應該問問自己,我是不是管得太多了?如果一件事情下屬能做,就應該讓下屬去做,不然等於是你搶了下屬的工作。項目經理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己累得半死,項目組成員卻閑得發慌。

管理者必須學會授權。授權不只是為項目經理分擔工作,也是項目培養下屬成長的必要方法。如果項目經理總覺得下屬能力行,不給他分配具的挑戰性的工作,這顯然不利於下屬的能力成長,從長遠看,對項目、對公司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2)授權絕不是簡單的把工作交出去

授權兩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效果卻會因為而異。有效的授權必須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目標明確:要做什么內容、達到什么質量要求、什么時候完成等等,必須要清晰具體。管理學家們認為目標必須要SMART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alisticT=Time-based),這是很有道理的。

跟蹤反饋:項目經理應當經常性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這是很多項目經理非常欠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授權不檢查,最后的情況可能就是進度大大延遲,或者與你想要的東西大相徑庭,下屬進行種種解釋,但為時已晚。

能力輔導:項目經理要對下屬的能力有比較准確的把握,安排工作也應該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如果跳一跳能夠得着,就比較理想,但項目經理仍然需要主動輔導,加強監控,當發現偏差時,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如果工作大大超出其能力范圍,再怎么跳也夠不着,項目經理就要另想高招了。

3)不做甩手掌櫃

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授權呢?理論上是可以,但由於資源的稀缺性,這種條件往往並不具備。至於什么可以授權,什么不可以,這要因項目而異,根據項目工作與資源的實際情況,兩廂權衡之后才能決定。不管怎么說,授權不可過度,否則項目經理就成了甩手掌櫃,實際也等於放棄對項目的控制權。

項目經理應該做的工作:

系統性工作由項目經理做,比如制定計划、安排任務、鼓舞士氣、項目檢查等,具體事務由下屬去做。

重要的事情項目經理來做,緊急的事情讓下屬去做。

決策由項目經理來做,執行由下屬去做。

下屬能做的事由下屬去做,否則由項目經理自己做或帶着做。

 

5.好習慣讓工作更有成效

高爾基曾這樣來描述時間:“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的確,時間是快還是慢,是長還是短,不在於鍾表是的指針轉了多少圈,而是在於在我們如何使用時間。一個人的習慣,對如何利用時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盡力避免返工

項目中最浪費時間的事情是什么?

是返工!

一旦發生返工,不但所耗時間將會成倍增加,而且會大大降低員工的成就感,打擊員工士氣,降低員工作效率,使得項目時間進一步滯后。

我見過一個城市三維模型制作的項目,經過一年多的辛苦工作,終於提交成果了,但是由於客戶認為模型不夠漂亮,最后幾十平方公里的模型全部重做!項目組員工身心俱疲,公司遭受嚴重損失,客戶也非常不滿,一個三輸的結局。

返工並不總是這樣嚴重,其實在一般的軟件項目中,返工現象也是大量存在的,只不過我們借着迭代的名義將其掩蓋了。例如軟件試運行后,客戶要求將某項業務流程中的兩個環節進行整合,或者將某個環節中的輸入信息,轉移下一個環節中。單個修改的工作量也許並不算大,但累積起來就相當可觀了。很多項目在試運行后要修改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這就是返工的代價。

迭代設計還是返工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要區分二者,有兩條標准:

一是迭代是計划之中的完善,而返工則是計划之外、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二是在工作量的層面,如果拋棄或被重做的功能工作量很大,那只能認為是返工,如果你非要認為這是設計就是要這樣干的,那我只好給它取個新名字:“返工式迭代”。這也這給我們一個啟發,做系統原型的時候,千萬不要寫大量的代碼,否則的話,迭代最后會變成返工。

2)打破帕金森定律的魔咒

英國學者帕金森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一個規律:“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所有可用的時間。”一個人可以在十分鍾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程序員開發一個功能,可以兩小時完成,也可能花上一周的時間;項目經理制定計划,可以半天完成,也可能一個月還不見影子......總之,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停的擴展。

帕金森定律就像一個魔咒一個樣,困擾着很多人。它之所以起作用,表面上原因在於時間充裕,外部壓力太小。因賴床而上班遲到的人常有,但因賴床而誤飛機的則很少,因為誤機的后果很嚴重。因此,有必要對每件工作確定一個時間期限——dead line,一過這條線dead!給下屬安排工作時,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但對於管理者而言,約束別人容易,約束自己則很困難。即使工作到期,還可以告訴自己,再推遲幾天也沒關系,這件事情還可以讓某某來完成,即使到了dead line還可以說這件事其實不重要,少做一點沒關系。

帕金森定律的魔咒

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們的內心力量不夠強大,面對一點點的外部阻力,就變得消極懶散,不能自我驅動。截止日期是靠不住的,要靠只能靠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主動給自己壓力和動力,戰勝心中的“懶惰小人”,才能真正解除這個“帕金森魔咒”。

3)合理利用時間

每個人都希望工作不被打擾,但作為一個管理者,你的時間不是自己的,你的上級和你的下屬都有權來隨時打擾你。你坐在那里,就會有人過來找你簽字,找你談工資,找你討論技術問題,找你支援其他工作……每天的時間就這樣被打成了無數的碎片,所以經理們常不由自主的感慨:“白天真的做不了事,只能晚上和周末才能工作”——加班才能做事,你說經理能不累嗎?

的確,項目經理很多工作都需要大塊時間,比如制定計划、編寫文檔、分析風險、關鍵技術實現等,都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一個人要讓心靜下來,進入工作狀態是時間的,一旦被打斷,再次進入這種狀態會花很多時間。這就好比炒菜,把鍋燒熱是需要時間的,你剛放下油,來了電話,等你接完電話,鍋又冷了。

時間碎片的問題對管理者而言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取方法更加合理的利用時間,將其影響降到最低。

制定規則

例如約定在指定的時間簽單、討論技術問題、反饋進展等,而不是隨時進行。

瑣碎事情一起做

對於工作中的瑣碎問題,不用急着處理,可以啟動“碎片整理程序”,將其記錄下來,在你不需要“炒菜”的時候一起處理。

利用碎片時間

碎片時間並非不可利用,而是要安排合理的工作。幾塊大石頭中間的縫隙,肯定塞不下另一塊大石頭,但放一些小石子或沙子還是沒問題。例如與員工溝通、向領導匯報工作、檢查員工工作、輔導員工、項目風險分析、項目目標回顧、發傳真、收郵件等,這些工作就是小石子一樣,利用小塊小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