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奮戰,各種曲折,工作算是找到了,自己也比較滿意,從各個方面都可以.然后,繼續回學校讀書、考試,這也算是我的第一次找工作,經歷了各種緊張、刺激、彷徨,再到回校的歷程,這里記錄一下心得。不過我主要是談心得,而不是討論各種公司的情況,也沒有討論價值,呵呵.
新的開始
- 面試心得
- 公司選擇
- 新的開始
面試心得
做好准備.去廣州的一個多月中,准備工作當然要做好,比如常用的一些東西(筆記本電腦),錢當然也要帶足,至少要夠自己花,租房,吃飯,坐車都是開支,提前准備好.很多准備不足,沒有帶筆記本電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們要投簡歷,查詢信息,查地圖,各種事情基本上離不開電腦.因此,一定要帶電腦,沒有電腦,至少也要和同學一起去.
看清楚是招實習還是校招.有不少大公司是要求實習3-6個月的,但是這種實習生,如果說大公司還好,如果說小公司,只要說實習很長就要衡量了,這種長期實習,小公司一般都是直接試用期3個月左右,發80%薪水,如果實習很長,小公司就有可能招臨時的,給你比較低的實習薪水的那種,因此,慎重考慮,小公司還是直接試用期,長期實習就放棄吧,這種比較坑爹.
看清楚千萬不要去培訓機構的招聘崗位.找工作期間,不要相信培訓機構,一般你網上修改簡歷以后,你沒有投遞簡歷,有些培訓機構也主動給你發邀請要你去面試之類的,千萬不要去,他可能說,如果你合格,他那邊也有崗位可以實習或者工作,也不要相信,一般他都是把你貶低的一文不值,然后讓你去它的培訓機構培訓.而且經常打電話騷擾你,這個非常煩人的,培訓機構就免了,坑爹,我們是找工作,千萬不要被誤導,各種培訓機構的講座很多也容易誤導人,比如誇大就業率或者貶低高校的情況,我們學校就有嵌入式培訓機構扯淡說,在深圳畢業工作2k都不到之類的鬼話.只有自己去面試,去找工作,你才能了解一些真實的情況.
多參加宣講會,多投簡歷,多面試.多參加宣講會,參加宣講會能讓你對加深各種企業了解,多投簡歷你的機會才會更多,千萬不要錯過簡歷投遞時間,畢竟霸王面一般情況下很難成功,早一點准備,以前做好准備工作,找工作就要做好1-2個月的打算,面試的次數多一些,你的經驗也多不少,對你自己的水平,企業要求,都有一個衡量,即不能貶低自己,也不能太高估自己.
了解各種公司的區別,慎重選擇.一般學計算機選擇倒是不少,但是要注意區別,如果選擇一個自己並不了解的行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比較明顯的就是互聯網公司,純軟件公司,還有外包公司.這幾類公司的區別大家自己去找.比較慎重的就是外包公司,這種最好不要去,這一類公司盲目,不適合應屆生去,最好的選擇是去做產品的公司,進互聯網公司個人感覺能夠學到更多東西,壓力也比較大,呵呵.
公司選擇
求職也是一個雙向選擇,公司在看我們怎么樣,我們也要去看公司怎么樣,畢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划,千萬不要打着"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而隨便選一個公司,還是要綜合分析的,看一個公司怎么樣,可以綜合分析,之前看非你莫屬里面有一個BOSS講的很經典.
第一,看企業領導人和企業文化.
第二,看企業的核心產品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第三,看在企業中個人的發展空間
第四,才是薪水待遇之類的.
當時看到這個,影響很深刻.
第一條,很重要,特別是小公司,有一個好的領袖至少大方向或者公司發展路線不會出現大的問題,比如去面試的時候認識的一個孩紙,據說畢業一年了,跳了兩次,第一次就是公司工作半年就倒閉了,因為公司發展大一點擴大分店,把錢都投入到分店,資金運轉不過來,倒閉了,第二家被拖欠工資,然后也跳了.因此,小公司,一定要關注這個公司的領導人和企業文化,至少有它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不是某個工作幾年的人一時興起開的公司.
第二條,核心產品,沒有核心產品注定做不大,也做不長久.因此選擇公司也要關注到底這家公司有沒有一個真正守得住市場的核心產品.特別是小公司,項目型的公司,幾乎經常在加班趕項目,甚至同時幾個項目一起進行,幾乎沒什么積累,特別是程序員,幾乎都在堆各種項目,應屆生剛開始還可以學到點實踐經驗,但是幾乎很快就發現,這種模式根本不是長久的發展之道,因為缺乏思考和總結,仍然是再堆各種類型的項目,即使做N年的項目,也只是做熟項目,盡量要把項目慢慢做成產品,一家公司如果做了好幾年,仍然是項目型的驅動,就發展潛力不大.
第三,發展空間,如果你進去只是比較偏的部門崗位,或者可有可無的崗位,這種感覺也要慎重考慮.一個好的技術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夠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間.
第四,當然是薪水和待遇了,這個可以說也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一個好的公司,至少能夠提供讓你感覺還可以的薪水,一個比較明顯的,小公司有不少也能提供比較有競爭力的薪水,至少讓你能夠看到它的誠意了.
新的開始
工作沒有等級之分.去找工作碰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互聯網的大公司幾乎都是考察c++,操作系統,linux,算法等等之類的,然后,無數人碰壁,於是乎,很多人開始覺得自己以前沒學好c++之類的(包括我),似乎如果以前學好,現在去這些公司就很有可能了,覺得學c++才是王道,各種理論上來了,呵呵,各種后悔,但是我一直覺得沒什么后悔的,每個人的道路不一樣,讓你重新來一次,我相信很大可能仍然是照樣這些東西學不好,因為你並不是真正想學這些東西,僅僅是因為這些東西能夠讓你進大公司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而已.這些東西很重要,但是我看到的並不是這些人開始認真的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而是懊悔以前沒有重視,找到工作以后並沒有真正去重新認真學這些內容,我感覺學什么內容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是能夠在犯了一些錯誤能夠認真的對待去彌補,去學習,去找出自己的漏洞.也有些在校內的學生覺得c++之類的基礎課怎么好怎么好怎么好,只有學c++之類的才能進這些公司,這也是心態問題,有一些前人總結經驗,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分析去吸取經驗,只有自己碰壁了才會認真對待,甚至碰壁了碰第二次.找到工作,回到學校,繼續買書補充自己操作系統等等方面的知識漏洞,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工作以后呢?找工作歸來,不少都在問薪水多少待遇多少,很少有人關心,技術類的發展之類的問題,大家似乎感覺找到一個薪水比較高的工作就是最大的追求,但是個人感覺找到工作只是另一個開始而已,找到好的工作也就是起點又高了一點,如果一直以為找到薪水比較高的工作就是比較大的追求了就跟我們以前高考前,考一個好大學就是完事OK了.我覺得我上大學最主要的讓我真正自己掌控自己,大學、工作只是另外一個起點而已,之前看到一個新聞,大家往往關心的是贏在起跑線上.幼兒園學小學的內容,小學學中學的內容,中學學高中的內容,高中學大學的內容,大學之后就是無盡的墮落,能夠大學堅持下來的,找到一份好工作又無數人開始覺得已經滿足了,薪水夠高就OK了.我相信如果說搞IT的,這種心態,最終的結果自己可以預料.
學習能力才是我們的競爭力.我們班有不少培訓機構來宣傳,聽的也煩了,也碰到不少觀點,但是感覺不少都很誤導人.網上也有些培訓過的人說道:培訓的xx個月比大學四年學的內容還多.我聽到這些話真是感覺很無奈,那只能說明四年根本沒有認真去學東西,打游戲,上課聽聽課而已,甚至更大的可能上課都沒有聽過課.千萬不要有依賴的思想,任何培訓機構不可能培訓你終身,你也不可能每過幾個月,技術不夠了就去哪里找個班培訓一下,希望能夠一下子變成牛人,薪水非常高之類的,這就像我們看小說總想自己也能夠掉到某個山洞學會什么絕世秘籍,成為武林高手之類的.也都是不現實的.我們要訓練的是自己,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才是我們的競爭資本,只有我們自己的學習能力足夠強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我覺得往往找工作找的一般的,心態更好,呵呵,能夠更認真的態度進入社會,工作只是另外一個起點而已,僅僅如此.
同時,也發現不少畢業生到大四了去找工作后找不到開始覺得,大學學的一堆都沒什么用.我一直覺得讀了四年最后仍然是這種態度,真的感覺差距是從每一天開始的,到畢業了開始抱怨,沒好好學習,這沒什么用,那也沒什么用,往往沒有看到真正的差距.我沒有看到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時間也是這樣被浪費了,先不說大學內容有沒有用,為什么不從現在開始努力?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如果到大四才認識到這一點我不得不說,真的太失敗了,如果認識到這一點,仍然不開始改變,才是最悲哀的一件事情.
我印象很很深刻的一句:要走的路還很長,借用一句話“比你牛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還努力!”,稍不留神就會被人超過,不敢有所懈怠。 (引用自http://www.cnblogs.com/wuchen/archive/2012/11/11/2764628.html心路,心不同,路不同).在廣州找工作期間,碰到了各種985名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各種牛人,我對這句話映像相當深刻了,那些認為研究生就是"煙酒生"的,千萬不要去比較那些更差的情況,那只是墮落的借口而已.從現在開始努力,為自己的明天奮斗吧!
大學期間,比較少參加各種活動,特別是體育運動,准備工作開始培養兩個額外的業余愛好,一個文娛方面的,一個體育方面的.讀書計划仍然要繼續.
最近讀的書:
<<三十天自制操作系統>>
<<NoSQL數據庫入門>>
<<JavaScript編程精解>>
<<暗時間>>
<<正能量>>
<<敏捷軟件開發 原則、模式和實踐(C#版)>>
新的起點,新的開始!
如果覺得不錯就推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