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鏡面成像是左右反而不是上下反(從前置攝像頭說起)


通常,鏡面的“左右反”被描述為:你在鏡子前用右手寫字,而鏡子中的你正在用左手寫字。為什么鏡面成像給人感覺左右反而不是上下反呢?回顧高中物理,鏡中像的形成是由於反射的光被人眼接收,而人以光沿直線傳播的經驗在腦中形成鏡面后的虛像。似乎這並沒有解釋清楚虛像為什么會“反”,在哪個方向上“反”。

這兩天在調試android前置攝像頭,今天基本完成,期間想到了這個問題,昨晚終於搞懂……現在努力把思路記下來。

這個問題其實去年在面試題中就有看到過,當時沒有完全想清楚,前天看了人人網上的一個帖子,更加迷惑了。

先從攝像頭說起,我調的是全智開發板的facing front camera,在解決照相水平翻轉問題(problem和solution見鏈接)時,如下矛盾困擾着我:

1,在不對攝像頭預覽圖做任何修改的情況下,攝像頭只是忠實地向屏幕渲染它所看到的畫面。

2,把物體從平板電腦的底面和頂面伸向攝像頭,看到的是正像,從側面伸過去,看到的是倒像。就好像攝像頭知道我會橫屏使用設備而不是豎屏一樣!因為上下和左右這兩條軸是不平衡的。

所以,並不“認識”平板電腦的方向的攝像頭,對“上下軸”和“左右軸”產生了不平等的處理。

昨天下午我不停地想象將一個后置攝像頭從機器上拿下來,分別從側面和上下面將其旋轉成前置攝像頭的情景,以及翻轉放置在台式電腦上的家用攝像頭的情景,用了幾個小時才想通。原來,攝像頭和機器對兩個軸都是“公平”的,但攝像頭在機器上的位置確實不“自然”。就是說,當前它固定在機器上的位置並不是唯一“正確”的位置,將它旋轉180°,它仍然正確(其實1~360每一個角度都“正確”)。旋轉180°之后,上下成像倒立,左右卻不會倒了,此時豎屏使用平板電腦成為更“舒適”的選擇。延伸下去,家用電腦上的家用攝像頭,旋轉180°也是“正確”的咯?可它在屏幕上呈現像絕對是“反”的:地板會跑到屏幕上方,天花板會到屏幕下方去。等等,這樣一來,左右就“正”了,無論你把頭從攝像頭左側還是右側伸過去,屏幕上的成像都是與你的頭同方向的。所以,家用攝像頭的這個倒置的角度也是“正確”的擺放位置,只要你願意拋棄“天花板在‘上’、地板在‘下’”的觀念。

說到重點了,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鏡面成像是左右反而不是上下反”是因為“絕對上下”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地面上,我們把重力方向定義為“下”,重力的反方向定義為“上”,而左右的方向(即水平軸)就基於上下軸(重垂線)而存在。然而,就一面簡單的鏡面來說,左右軸和上下軸只不過是這樣一組向量:他們互相平行且同時垂直於鏡面法線。而這樣的向量組合有無數組,只要在鏡面上過同一點畫十字架即可,有多少十字,就有多少組這樣的向量。

想象一只生活在深海(不是海底也不是海面,為了拋棄上下的概念)中的章魚,不不,不是海綿寶寶中的章魚哥,而是一只完全伸展開他的觸手的章魚,像一朵百合花一樣,現在他的“上手”拿着刀,“下手”拿着叉子,這時他照了照鏡子,發現它自己拿刀的成了“下手”,拿叉子的成了“上手”。這只章魚還有很多對觸手,本文試圖說明的是,“它的每一對觸手在鏡面中都可以是反的”。

                  章魚照鏡

什么是“反”?不管是人還是章魚,他們認為鏡子中的自己左右或是上下“反”的時候,都在潛意識里做了一件事:把鏡子里的虛像拉出來與真實的自己“重合”(實際上像是反的,無法真正重合)。重點就是潛意識中的這個“拉”的動作:1、如果它包含了一個旋轉,並且是(繞着重垂線)水平旋轉,得到的就是虛像與我“左右反”的結論;2、如果是(繞着水平軸)垂直旋轉,就得到,虛像與自己“上下反的結論”;3、如果你的潛意識比較直接,直接把它拉過來而不旋轉,那么你得出的就是虛像與自己“前后反”的結論。歸納這三個拉的動作,它們都將虛像沿着鏡面法線的方向往實像處移動了X,X為實像中心點(顯然,這個點是不存在的,因為人體或是章魚都不是數學上“點對稱”的幾何體,可見我們的潛意識的工作還是粗糙的)與鏡面的距離,且分別做了旋轉(情況1,沿過中心點的重垂線旋轉180°;情況2,沿過中心點的水平線旋轉180°;情況3,不旋轉)。

                        情況1

 

 

          情況2

 

 

 

            情況3

 

所以你可以知道,在無數種“重合”方式中,這三個動作並不具備特殊性,你現在可以在意識中(而不是潛意識)將虛像沿任意軸旋轉任意角度,只不過這些情況下的“重合”令你的“本我”感到更加不適罷了。網上很多人說,鏡面中的像是“前后反”,顯然他們指的是,在你的潛意識不做“旋轉”只做“移動”的工作的情況下,虛像與實像的這種重合后的“反”的景象。

恐怕到這里,有些人還是難以拋棄“絕對上下”的觀念,而這恰恰解釋了為什么人們大多數人認為鏡面成像是左右反了。

在三維空間里拋棄“頭為上,腳為下”的絕對方向的觀念我用了2天左右的時間。想到高中時讀《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曾試圖拋棄“絕對時間”的觀念。看來智商缺乏保養,一直記得幼兒園老師說過,腦袋像機器,太久不用也會生銹喲。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