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裝了ubuntu那么就吧過程記錄下。
打開終端,也就是命令提示符。
我們先來最小化組建安裝,按照自己的需求一步一步裝其他擴展。命令提示符輸入如下命令:
1 |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php5-mysql libapache2-mod-php5 mysql-server |
上面的命令是最小化組建安裝amp也就是apache2 ,php5 和 mysql 在加上一個php的mysql擴展
上面命令輸入完成后提示輸入密碼,成功后詢問你是否安裝y繼續。然后就等待着完成安裝…
安裝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一個這樣的界面,意思是讓你設置root管理員密碼,重復一次后繼續..
安裝完成后地址欄輸入localhost回車后如果正常安裝成功可以看到一段文字如圖:
我們寫個PHP的探針腳本試試看看PHP有沒有被支持操作如下:
1 |
sudo touch / var /www/test.php //默認apache網站root目錄是/var/www |
2 |
3 |
sudo vim / var /www/test.php //用自己習慣的編輯器編輯如果不會用vim 可以用gedit提供vim命令 |
4 |
5 |
<?php |
6 |
7 |
phpinfo() //php探針腳本,就一句話 |
8 |
9 |
?> |
如圖:
然后我們訪問localhost/test.php看看能否運行,如果正常的花就可以看到如下圖:
看到這個至少你的php環境已經搭建成功了,然后自己選擇自己需要的組建。打開命令提示符輸入下面命令:
1 |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 //然后按tab鍵 可以看到如下php擴展 |
像我自己就會安裝如下幾個組建:
1 |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gd php5-curl php5-xdebug |
2 |
3 |
gd //圖庫,如生成驗證碼,處理圖片都離不開它 |
4 |
5 |
curl //支持ftp,http等等協議。用起來很方便 |
6 |
7 |
xdebug //裝這個配合eclipse進行斷點調試相當爽~~ |
其它的根據項目需要自行添加。
自己還有個習慣就是基本上從來不是用默認/var/www路徑,自己一般定義在用戶目錄下
如我的站點目錄會配置在/home/return/workspace/web 目錄下,這樣歸檔起來比較方便
修改站點目錄方法,打開
1 |
<pre>/etc/apache2/sites-enabled/0XXXX //在sites-enabled/0xx開頭的文件里面有默認站點配置信息 |
用編輯器打開:vim(或者gedit) /etc/apache2/sites-enabled/0xxx //0xxx指的是以0開頭的那個文件
如圖:
修改完成保存后,重新啟動一次apache 讓其加載剛才修改的配置文件
如圖:
然后在你的用戶目錄下的workspac/web下面寫個php文件測試下看看是否正常。
當然還有最后一個配置就是虛擬目錄,如果經常輸入localhost或者一些項目中需要配置一些域名,而測試的話又經常需要改來改去的
因此我是習慣性的在hosts做本地域名解析,然后綁定虛擬目錄。例如test.com 是我們項目用到的域名,那么首先修改hosts文件做本地解析
命令和內容如下:
1 |
sudo vim(或者gedit) /ect/hosts //本地域名解析就是靠它的 |
在文件中加入 127.0.0.1 test.com 如圖:
然后在/etc/apache2/sites-enabled/下面建立一個名為www.test.com的文件,最好直接復制一份0xxx開頭的配置文件做修改就行
取名為www.test.com方便識別和辨認。apache默認會加載/etc/apache2/sites-enabled目錄下的所有配置文件
文件內容如圖:
注意:SeverName就是你要綁定的域名DocumentRoot是要綁定的目錄,我直接綁定了/home/return/workspace/web/test文件夾
如果不寫入serverName的話test.com是無法解析到/home/return/workspace/web/test目錄的
在里面加入一個php探針文件如圖:
可以看到已經解析到對應的目錄了。好了基本配置就這寫,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風格不一樣,自己用多了就有了
自己的使用習慣了,包括自己會了簡化一些工作寫一些自己的實用腳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