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筆記本電腦的硬盤都是SATA硬盤,在安排XP時需要通過外接軟驅加載硬盤的驅動程序,而USB軟驅和軟件現在都不容易找到,即使找到,從官方網站下載驅動程序,再拷貝到軟盤上,然后再把軟驅接到筆記本電腦上,啟動XP安裝程序時還要迅速的按F6,然后再在一堆驅動程序中找出對應的一個,也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有沒有一種方法來簡化這個操作呢?答案是有的,這就需要把SATA模式改成IDE模式,下面是各品牌筆記本電腦的設置方法:
戴爾(DELL):開機后不斷按F2進入CMOS設置,找到Onboard Devices→SATA Operation,選擇ATA。
宏碁(ACER)、易美迅(eMachines)、捷威(GATEWAY):開機后按F2進CMOS設置,用鍵盤上的向右箭頭選擇MAIN,然后用向下鍵選擇到SATA mode,然后按一下回車鍵,然后選擇IDE,然后按F10,再按一下回車鍵。
華碩(ASUS):開機后按F2進CMOS設置,找到Advanced→IDE Configuration→SATA Operation Mode,選擇Compatible,然后按F10再按回車。
惠普(HP):HP的新機器是圖形版BIOS,用鼠標就可以操作。開機后按F10進入CMOS設置,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SATA Device Mode,選擇AHCI或IDE,用鼠標就可以點擊,選擇為IDE。 或者是開機時按F10進入CMOS設置,把“Enable Native Sata Support”這一項設為disable。或者是開機時按F10進入CMOS設置,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Device Configurations→SATA Native Mode,設置為Disabled。
神舟:開機后按F2進入CMOS設置,找到Advanced→HDC Configure AS,選擇IDE。
聯想(THINKPAD:):開機后按F1進入CMOS設置,依次到Config----Serial ATA(SATA)----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在這里選擇為compatibility),然后按F10然后按回車。
聯想:開機后按F2進入CMOS設置,找到Configuration→SATA Mode Selection,選擇IDE。或者開機后按F2進入CMOS設置,找到Configuration→SATA controller Working mode,把AHCL設為compatible模式。 或者開機后按F2進入CMOS設置,找到Configuration→SATA controller mode,把AHCL設置為Non-AHCL模式。
東芝(toshiba):開機后按F2進入CMOS設置,找到Advanced→SATA Controller MODE,選擇compatibility。
同一個品牌的機器也可能BIOS也不一樣,那就有不同的設置方法,但大體上都差不多,互相參看着也就都會了。
幾個相關問題:
硬盤傳輸模式分兩種設置:
現在新的筆記本都是用SATA接口硬盤,但硬盤傳輸方式有兩種設置:一種是SATA模式(AHCI、增強模式);另一種是IDE(ATA、兼容模式)。
設置硬盤模式的意義:
由於原版本XP光盤沒有集成SATA控制器驅動,所以安裝過程中會找不到硬盤。而如果我們在BIOS中把硬盤設置為兼容模式(IDE模式)就可以安裝了。
如果BIOS中使用ACHI模式(SATA模式)的話,那用的XP安裝光盤中必須集成相應的SATA驅動(還必須是那機器所用芯片組所對應的驅動,不是隨便集成一個就可以,不是對應的不好用),否則安裝不了。但新買的機器芯片組是新的,那我們手頭集成SATA驅動的XP安裝盤未必就有對應的SATA驅動,這時候就需要在BIOS中設置為兼容模式才可以安裝(安裝之后后期也可以通過在XP下安裝AHCI驅動來開啟AHCI,但目前看來筆記本開啟AHCI意義並不大,只是提升了一點點磁盤性能)。
少數筆記本BIOS不可設置:
有一少部分筆記本BIOS中是不可更改設置的,它直接就是SATA模式,比如HP的家用系列筆記本,那就沒辦法了,必須使用集成SATA驅動的XP盤來安裝。如果安裝Windows 7則不用管這個,哪個模式都可以直接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