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有三問:
帶通信號的准確定義是什么?
CDMA體制中的碼片和碼片速率指什么?
高頻信號是不是總是比低頻信號容易傳輸?
老鳥有三答:
1,假設信號中心頻率為fc,信號帶寬為B,如果B<<fc,則稱信號為帶通信號。
這里遠小於,一般指的是fc至少是B的三倍或者以上。不過也有另外一種定義方法。即b<fc。只要帶寬小於信號的中心頻率,都稱為帶通信號。
2,理論而言,一般信號經過數字調制之后,都是假設數字信號為方波信號進行分析的。方波信號在頻域對應的是抽樣信號sinc(w)。抽樣信號的頻譜的主瓣是以原點為中心,兩邊對稱的,其與橫軸的交點為2*pi/T,T為方波脈沖的周期。主瓣之外的,當然就是旁瓣了。
3,信號是否容易傳輸,一般有兩個概念影響;1>,傳輸信號所需要的代價;2>信號在傳輸中的衰減。
一般對於無線通信而言,信號的接收天線要求至少要大於一個波長,才能實現對信號的有效接收。高頻信號,其波長相對很小,則可以把接收天線做得很小,例如900M的電磁波,只要接收天線大於3cm即可。而低頻信號,其天線設計則難度更大,如,對於10k的信號而言,要做到有效接收,其天線要大於3000米,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於信號在空間傳輸中的衰減。學過電磁波都曉得,電磁波的衰減跟頻率的平方成反比的,這個可以由路徑損耗的一般表達式子得到。即Pr=[(sqrt(G)*c*c)/(f*f*4*pi*d)]^2 *Pt,所以一般高頻信號在空間中的傳播衰減往往更厲害。但是由於a高頻信號更容易得到更大的帶寬,b高頻信號接收天線更容易設計,所以把低頻信號調制到高頻傳輸,依然是無線通信較為普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