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離開學校,踏入社會,摸爬滾打正式宣告開始。
2012年6月25日,三年又一周。不管混得好,還是混得不好,一個階段結束,一個分號,終歸得給時間一個答復,分享下或得或失的那種體驗。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開始於重工業生產企業的工廠。那一年,剛離開學校的畢業生大多是心沒有比天高命一樣比紙薄的主兒。萬千人沖鋒陷陣的招聘會中能幸運得到機會的人少之又少,有些工作看起來好似貼錢去找活干。剛上班那會信心滿滿地要扎根荒山野嶺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是,最終我也逃不過命比紙薄的結局。在工廠車間中穿行了將近四個月后,十月中旬我離開工廠,來不及扮演甲方IT部門員工這個身份,告別了那繁雜的工作,第一個休止符出現。這份工作沒有收獲嗎?收獲還是有的,豐碩就談不上。台資公司,管理上井井有條,有規有矩,能形成文字規定的盡量成文。除了全公司都通用的規章制度外,我所在部門有很多自己的規定,大到生產服務器在生產休整期該如何進行維護工作,小到日常巡檢機房的溫濕度注意事項等,你都能夠在成文的手冊找到。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只要出現的問題符合某種記錄的情景,就算你以前沒處理過,在手冊中總會找到處理辦法。如果一個企業想做大做強,那些可以循規蹈矩的事情,務必轉化為一種成文的規章制度,當然前提是這不能導致一個機構的運作臃腫低效。在工廠期間,經歷了各式各樣的工作。給電腦主機清理過灰塵,給兄弟部門員工設置過應用軟件,按圖紙部署過網線,切割焊接過光纖,管理過配件工具倉庫,解決過內部網站的故障……甚至有一度天天負責清潔我們的辦公室,拖地倒垃圾,偶爾我還做得興致勃勃。那些雜七雜八的工作多多少少讓我浮躁的心沉淀了一回,明白再怎樣自命不凡,當一個人不得不低頭,不妨放平心態認真平和去面對。
工廠期間的同事很好相處,大家都挺談得來,有飯大家一起吃,有事大家一起分擔。離開那天的送別宴,莫名就成了主角,然后喝了很多很多酒。辭職后有過一段自我放逐的時間,2010年農歷新年后,奔波求職的日子伊始。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江湖規則向來如此。沒有拼命的努力,沒有足夠的資本,幸運之門不會輕易開啟。沒有相關的工作經歷,並且身為往屆畢業生,求職路上收到很多很多“請回去等待我們的通知吧”。深知自己的不知,不敢輕言放棄,只有抓緊時間啃書敲代碼。從筆試一次失敗一次到筆試通過,從機試一次失敗一次到最后通過面試,幾乎把第一次找工作不怎么費的周折都補回來了。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坐大巴大老遠地跑去中山面試,技術總監問我,你原先工作中使用的語言是什么,我回答Java。他又問那你為什么來投C++呢?我回答后,那技術總監就很敷衍的說了幾句,最后就是你回去等消息吧。這個過程差不多5分鍾。現實就是這么殘酷的,不會在乎你曾經為了這個面試付出多少辛苦,不合我意請出我門。
入職現在的公司,工作到現在兩年一個月,從這里開始才敢標榜自己為碼農一個,以前只能算偽碼農半個。雖為一介碼農,但在中小公司的地盤,因分工不精細,嚴格來說你得是一個全才。你得會設計會編碼會美工會數據庫會運營會管理,會很多很多只要需要你就得會的技能。正是因為如此,每當有人問我,你工作做什么的,我會說救火隊員兼職勤雜工一名,那里有需要就得上那里。小公司的員工同大公司的員工就是這樣的區別,我不敢輕易說到底是那種公司的好,從不同的需求方面看各有各的優點與不足。若說我這兩年工作的感受,我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無所不會”的蠢才。數據庫管理,我會一點;專用虛擬網絡搭建,我會一點;網站運營維護,我也會一點;程序設計代碼編寫,我還是多會一點點。這是全才的好處,什么都會;這也是蠢才的壞處,什么也只是會。百樣通不如一樣精。理想的狀態應當是有一樣能深入透徹,百樣能觸類旁通。拼命向着這理想狀態靠攏,現在和將來都是我的目標。
三年間,有過間隔,不是一直都在工作,可感悟體會多與工作有關,說下來源於工作上屬於我的感悟吧。當年在工廠的時候躺在床上讀過阿朱的《走出軟件作坊》,其他的差不多都忘記了,印象深刻的唯有一段話,大意是,不管是誰的責任,只要有困難阻礙你前進,務必想盡辦法解決掉它。對,不管誰的責任,只要阻礙我做好工作,就得想法設法動手解決。在小公司,硬件設施有些是落后很多了有些估計需要更換了,作為一普通員工,你也許覺得這個是老板的事,我等小員工何必操心呢?假如一天早上上班,你發現經常耐心等待代碼編譯運行的一台老服務器突然悄無聲息地掛掉了,你保存在上面的代碼找不回來了,更悲劇的是整個工程的配置文件代碼文件都在上面。如果沒有備份,那辛辛苦苦寫了幾個月的代碼就給貓吃了。你看,代碼給貓吃掉了這樣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要說誰負責,你肯定可以說這不是我的責任,公司這么吝嗇,不配備多台服務器,這么多年了使用的還是遠古年代就該退休的機器,這一天總是要來的。就算沒人追究責任,新機器很快就回來,你不是又得從頭重復你做過的工作,多乏味。如果你能積極主動將情況向老板反映,分析下配備新機器帶來好處,繼續當前情況下去會帶來的壞處,人總是趨利避害的,能當上老板相信沒有幾個人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算是有關做事的一點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