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史蒂夫喬布斯傳》


《喬布斯傳》這本書在喬布斯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了,當時我正在西安出差,看到書店的一則大型的促銷廣告,上面印着喬布斯的大型頭像,說是2011年10月XX日正式首發,進書店轉了一圈竟然發現了一本喬布斯傳已經擺在一個醒目的書架上,封面竟然與廣告上的非常相似,查詢后明白得到正規授權的傳記應該是Walter Isaacson所著的,其它的都是水貨。

為了對Jobs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一直沒有買入這本書。3月的某一天在陪孩子在書店閑逛時還是忍不住下手了,標價68元,這本大塊頭的書想認真讀完還真有一定的難度,由於項目在這段時間要驗收,這本書竟然斷斷續續讀了1個月。(后記:在2013年1月14日-21日又重新翻了一遍

Jobs傳奇般的一生從遺棄收養開始,注定他的一生也是不斷地拋棄別人或被別人拋棄的過程。

“他看到了一只小牛犢的出生,這只小動物才落地幾分鍾就掙扎着站起來開始走路。這不是它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能,而是與生俱來的,而人類的嬰兒就沒有這種能力。”看到這一段,Jobs想到的軟件的設計,而我想到了人的心智。人類不管進化得多么偉大,但出生時仍與其它動物處於同一起跑線,甚至還不如其它動物,都需要從零開始,慢慢地去觀察、觸摸、學習、犯錯、理解整個世界。

在講到沃茲的父親時,“他會從原子和電子開始講起,給我解釋電阻是干什么的,不是用方程式,而是用很具體形象的方式”,可以看出父親的知識和傳授能力對於孩子有多么重要,孩子有很強的領悟能力,不管多么復雜的知識,總會找到相對簡單的講解方式讓孩子產生興趣,從而激發起他的探索精神,這才是教育!初中的孩子也完全可以理解極限、概率的基礎知識,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能夠找到最生動的例子去類比講解,而不要直接把極限的定義從書本上搬出來,嚴格的數學定義需要慢慢養成,而不能在啟蒙教育階段。

與禪有關的書籍,以后可以嘗試着讀讀,《此時此地》(Be here Now)(后記:當時把這些書名都記在omnifocus中了,后來根據這個書名從網上買了一本同名的書,買錯了,竟然是國內的一名作者的博客雜集,看都沒看看就送人了)、《禪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一個瑜珈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a Yogi》、《宇宙的意識》(Cosmic Consciousness)、《突破精神唯物主義》(Cutting Throuht Spiritual Materialism)。一直認為西方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非常強大,但他們也羡慕我們的直覺感受。喬布斯意識到:“基於直覺的理解和意識,比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更為重要”。苦行體驗、感官剝離、返璞歸真是尋找自我啟蒙、精神啟蒙的辦法嗎?期待以后對禪的理解。

有機會我得試試書中講到的那款變種國際象棋Kriegspiel,難道不能移植到中國象棋里面嗎?應該也會比較有趣。

得到與失去。他從里德學院退學,但卻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書法字體課,這個故事被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里引用。“如果我大學的時候從沒有上過那門課,麥金塔計算機里絕不會有那么多種字形以及間距安排合理的字體。既然是Windows抄襲了Mac,那么很有可能所有個人電腦上也不會有這些。”

“如果你願意跋山涉水去見一個導師的話,往往你的身邊就會出現一位”

現實扭曲能力,“裝得好像你掌控了一切,別人就會以為你真的掌控了一切。”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出自《全球概覽》(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最后一期。

最早的合作伙伴韋恩持有10%的公司股份,他的退出只拿到了2300美元,而如果能夠持有到2010年底的話,則是26億美元!!!現在他住在內華達州的一個小房子里,玩玩LaoHu機,靠社會保險金度日。一念之差,天攘之別。

Apple II,蘋果竟然與我的人生開始出現交集,在剛在Apple II上學習BASIC時,只是感覺到新奇,沒想到地球的那端正發生着一場偉大的變革。喬布斯追求完美的境界達到了旁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即便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其工藝也必須盡心盡力。當看到iPod和iPhone的包裝盒都申請了專利,更是令人震驚,“打開精致的盒子,產品總是以迷人的方式躺在里面”。

原來一直以為公司的目標就是為了賺錢,但蘋果公司在喬布斯手下一直長勝不衰的秘訣在於“你永遠不該懷着賺錢的目的去創辦一家公司,你的目標應該是做出讓你自己深信不疑的產品,創辦一家生命力很強的公司”。這種公司被注入了靈魂,只要長期支持創新,打造貼進用戶的產品,這將是一只傳世的公司。

“至繁歸於至簡(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簡約的設計仍不失復雜的功能,要避免陷入過度的簡單而讓產品顯得冷冰冰,要使產品的趣味感得以保留。在進行模型設計的時候,要將每一次設計的模型保留,以便清楚的看到每一次的改進之處。

“當喬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時候,他就會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樣。有時候,他不僅能對別人扭曲現實,甚至也能對自己扭曲現實。”

漂亮的產品包裝和展示也同樣重要。

“過程就是獎勵”

1984年1月24日,一個偉大的日子,麥金塔電腦發布。

“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感”。施樂PARC公司守着一項寶貝卻沒有好好利用,被喬布斯發現了,這項工業史上最嚴重的搶劫行為促成了Mac的誕生。蓋茨也竊取了Mac的靈感而開發出了Windows,他經典的反駁是“我們都有個有錢的鄰居,叫施樂,我闖進他們家准備偷電視機的時候,發現你已經把它盜走了”。微軟一開始的Windows粗制濫造,但最終還是贏得了操作系統之爭。原來世界並非完美,最好最創新的產品並非總是贏家。

被斯卡利奪走了公司,使喬布斯走入了一段低谷,全書從第十七章開始也好像進入了一段沉悶的描寫,從NeXT系統再到《玩具總動員》雖然也有驚人之筆,但平淡得只能快速翻過。

第24章,喬布斯回歸蘋果,頭銜變為iCEO,難怪他的產品都以小寫的i打頭。

四象限分析法,“消費級”、“專業級”兩列,“台式”、“便攜”兩行,四個偉大的產品,可以用來裁剪龐大的產品線吧。

1998年5月6日,iMac發布,見慣了方盒子式的機箱突然看到這樣的電腦真是讓人垂涎,如果當時有錢真想弄一台擺在家里。

iPod、iPhone、iPad的誕生……(待整理中)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