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什么選擇opensuse呢?在ubuntu下用了快一年了,基本習慣了unity的風格,可是在使用中總是能觸碰到它的各種bug,搞的很不爽,前幾天,不知道搞什么,又把桌面弄壞了……糾結了好久,這次哥真的爆發了,易主吧!不過現在看來,ubuntu做得真是漂亮,人性化。呆的久了容易形成思維定式,趁着年輕,應該多折騰下!一直對德國人出的操作系統心生好感,終於能體驗一把了!但是還是會默默地為ubuntu加油的……
一、桌面選擇
gnome2是個很經典的桌面,可是歷史的車輪並不會停留於此。就好像觸屏的普及一樣,沒有誰能阻擋歷史的潮流。現代的桌面也正朝着美觀,智能,人性化,便捷等等這樣的方向發展。我始終以為,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推動社會向這么一個和諧,友愛,健康的方向發展,勇於接受新事物,而不是像七八十歲的固執老太太一樣……好吧,有點扯遠了,說一下安裝經歷吧。第一次安裝的是openSuse的 KDE 桌面,這也是它默認的桌面環境,可是裝好后,我大概體驗了下,發現自己打心眼里有一種厭惡感,而且越看越不習慣!雖然很多人都說用着舒服,官方也推薦,可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可我想要什么呢?討厭KDE,不喜歡xfce,不喜歡unity,也不喜歡gnome3……可能喜歡 MacOS?喜歡字符界面?我想linux用戶總會在這上面糾結的,因為選擇太多。我想我是中了gnome的毒了,經過反復思量,決定再次重裝,opensuse是有gnome桌面選項的,裝過之后發現是gnome3版本的,有點小失望,不過我決定改變,改變自己的習慣,新的gnome畢竟是有很多優點的,change!。
二、gnome3初體驗
除了特效方面,有幾個細節感覺很奇怪,其一是窗口只有關閉按鈕,沒有最小化,最大化,其二是桌面上沒有右鍵,這會讓人感覺鼠標壞了,其實是系統默認不允許在桌面上進行文件操作的,所以桌面很干凈,什么都沒有。這些都可以通過 gnonme-tweak-tool來修改的(修改后要輸入 r 命令重啟gnome桌面)。剛開始我修改了,但是之后我又改了回來,因為我發現這沒有太大意義。gnome3似乎在向人們傳遞另外一種操作方式,保持所有的窗口都打開(非最小化),然后通過 alt + tab 快捷鍵來快速切換窗口,當然,這會更加依賴虛擬桌面(事實上以前我從沒有用過),事實上gnome3也提供了足夠多的虛擬桌面(多於4個),桌面的切換可通過 ctrl + alt + up/down 切換。還有一個超級鍵 win 可以預覽常用的程序,已打開的程序,和打開的虛擬桌面等。遺憾的是上面的面板不能添加組件,剛開始啟動程序的時候就有些麻煩了,按下win鍵后,然后鼠標點一下程序圖標(還沒發現更快的方式)。還有一個快捷鍵,alt + f2 ,輸入程序名,很有用,但還是慢些,慢慢摸索吧,使用快捷鍵是很高效的!
三、設置更新源
首先普及下‘源’的概念吧,我理解它就是一網址,類似一軟件倉庫,通過它可以安裝和更新軟件,所以linux是十分依賴於網絡的。只有添加了特定的源才能安裝相應的軟件。有很多源,各種各樣的源,有的快有的慢,所以要認真設置一下。
添加軟件源時要注意:
1.非官方源可能包含一些試驗中的不穩定的軟件包
2.不同的軟件源之間並不一定是兼容的
3.一個非官方軟件源並不是永久穩定且可信的
4.過多的軟件源將會降低軟件包管理器的速度
添加方式:
1.圖形化的:選擇 yast ->software manager -> configuration -> repositories
這時會看到系統已默認提供了官方的源,點擊 add ,會看到各種選項,從DVD添加,本地ISO鏡像文件添加,從特定網址添加(如果你知道網址的話),對於新手最方便的是Community Repositories ,這里面都很有用而且比較全面,可以選擇一些添加,具體參見下文。
2.命令方式(管理員)
zypper ar 地址 別名
Opensuse源概述:
openSUSE的源是非常龐大而層次明了的,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基礎源 + 第三方源 + BuildService源。OSS、NON-OSS、Update Packman四個源是必加的,其他的源根據自己需要源配置文件在 /etc/zypp/repo.d/ 目錄,操作前請備份
1. 基礎源
包括常用的OSS源(開源軟件)、NON-OSS(非開源軟件)、UPDATE(更新);不常用的有source、debug、update debug。選擇此組作為主要的更新源,在校園網內速度很快,另外國內還有搜狐,163的源速度都很快,這里就不列了。
http://ftp.sjtu.edu.cn/opensuse/update/12.1/
http://ftp.sjtu.edu.cn/opensuse/distribution/12.1/repo/non-oss/
http://ftp.sjtu.edu.cn/opensuse/distribution/12.1/repo/oss/
2. 第三方源
它是openSUSE很好的補充,其中Packman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桌面應用都在里面。其他還有Java相關的、Google的、Mono、MadWifi多媒體軟件和解碼器源地址等。有很多的,這里隨便列了兩個:
http://ftp.twaren.net/Linux/Packman/suse/12.1/
http://packman.inode.at/suse/12.1/
nvidia驅動 Compiz
ftp://download.nvidia.com/opensuse/12.1/
無線網卡: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driver:/wireless/openSUSE_12.1/
codeBlocks等IDE: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devel:/tools:/ide/openSUSE_Factory/
3. BuildService源
這是openSUSE的特色和驕傲,它是自由和開放的,允許社區、個人非常簡便為openSUSE建源,甚至為其他Linux發行版建源。BuildService提供了橫縱交錯的補充,如:Apache服務器、Banshee播放器、Compiz特效、Educaiton教育、Kernel內核、Java、KDE、Gnome、Mozilla、M17N、Moblin、openoffice等等,而且每個項目又划分為文stable穩定般、factory測試版、unstalbe不穩定版。當你新添加stable、factory、unstable三個源,執行“zypper dup”將升級到unstable;然后你把unstable的源配置文件刪除,執行“zypper dup”將降級到factory。即每次執行“zypper dup”,將更新到 /etc/zypp/repo.d/ 下有效配置文件的最新狀態。由於Build Serive太龐大,建議到 http://software.opensuse.org/search 搜索后再用一鍵安裝添加,當然一鍵安裝的源也會保留下來以備升級。可以在前面提到的Community Repositories里找到這些源,就不列出了。
4.設置你的DVD iso 作為本地源
這樣就可以在沒有網絡的時候,添加軟件了。剛裝opensuse的時候竟然沒有自帶 gcc和 make,通過這種方式,就能編譯聯網的軟件了。
5.關於優先級(Priority)
可以設置各個源的優先級高低,默認是99,數字越小,優先級越高,這個自己斟酌一下把。
四、 配置中文輸入
推薦scim吧,用了以后感覺它非常智能,比ibus,fcitx要好些。
sudo zypper install scim scim-pinyin scim-tables
接着就經由 System Settings -> Yast -> Language- > Secondary Languages , 選擇Simplified chinese,重啟后就能使用了。
五、 多媒體設置
對於桌面,flash還是必不可少的
sudo zypper install flash-player
對於其他常用軟件,既可以用類似上面的命令安裝,也可以在System Settings -> Yast -> Software Management直接搜索軟件包,然后apply安裝。
六、可用的資源
發現國內用opensuse的人不是太多,但是官方的文檔很齊全!常去 wiki、maillist、BuildService、論壇、Packman等地方。
列幾個搜索軟件的網站:(可以搜索后直接下載安裝)
社區,軟件搜索
官方,Build Service搜索: http://software.opensuse.org/search
unofficial guide這個網站不錯 : http://lug.ustc.edu.cn/sites/opensuse-guide/repositorie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