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分析Q群作為技術群是個不恰當的選擇!


前言

  其實,混過技術群的朋友,都會有個這樣的體驗,這壓根就是閑聊的嘛,當然,有些管理嚴格的群是真正的在討論技術,但是,如果把Q群作為技術討論的工具,是先天性的不適合.可是,卻被大家廣泛的使用

信息的健壯性

  作為,技術討論,最重要的當然是發起一個能個引起大家討論的話題,例如,有一個朋友在Q群里發送了一個消息.

q1

我們,應該都知道QQ是以廣播(UDP)的方式,來對我們消息進行廣播,然后,就出現下圖所示的情況

q

我這里假設的是一個有着100個人的Q群,從圖中我們看出,我們發出的一條消息,我們並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都收到了(以UDP協議發送的消息是沒有回執的),而現實也是這樣,有些人沒上線就自然錯過了,有些了雖然看起來在線,實際上已經屏蔽了群信息,這樣的話,就會可能讓很多人錯過了,本來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卻錯過了.

接着,你發布了第二條消息

q

而這一次,可能A因為,某種原因沒收到,而這次Z確收到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但是,卻實際存在),這樣的后果就是,我們原本完整的消息破碎了.沒有了進行討論下去的內容上下的語境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Q群的消息傳播是不穩定的.也從而導致,消息的破碎,而無法進行討論.

信息的可維護性

假設,我發布了一個消息,A朋友,和B朋友對此都很感興趣,對於消息1,A朋友做出,A->消息1問題的看法,B朋友做出,B->消息1問題的看法

q2

這下,我們得頭疼了,我們,該維護誰對消息的看法呢?在Q群中的消息是屬於一種棧結構,而且每次只能存放一種消息,如果是一對一的討論這種結構就沒有如何問題,如果是一對多的話,這種結構就是先天性的不適合.更麻煩的還在后頭…

 

接下來,你對A朋友的消息看法做出回答,發出消息2,但是,你卻沒注明,這時,你這個消息2讓A朋友,B朋友接受到了,而此時,Z朋友剛好上線,看到了消息2,對於消息2表示感興趣,作出只對於消息2的看法.而由於,不知名原因,C朋友只獲得了消息1的信息(前面的一些信息確沒了,這個時常發生!!),而剛好,C朋友又對消息1有興趣,做出了C –> 消息1看法,

這下你該頭痛怎么維護你的消息了..

1,維護消息1 –> 維護消息2 (紅線,對於A朋友,B朋友的回答)

2,維護消息2 (藍線,對於Z朋友的回答)

3,維護消息1 (綠線,對於C朋友的回答)

無論選擇那一種,都已經無法維護消息了.

q3

這個圖示還算比較簡單的模式了,還有更復雜的情況就留待大家去想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Q群對於一個多元的消息的維護性基本為零…

Q群如果作為技術討論而言基本上無法對消息進行維護.

信息的持久化

如果,以上兩點,可以通過管理而進行完善的話,那么這第三點就是,就是Q群的硬傷了,那就是消息的存儲,我們都知道,我們對於Q群的消息有個叫做消息記錄的東西,但是,這個消息記錄保存的消息基本上是不完整的,當然,對於QQ會員有一個叫做離線消息記錄的服務.可是,就算有這個,你也無法保證你的消息獲取是完整的,這一點,在第一節中就有過討論.無法,對消息的進行可持久化,最不好的一點就是,無法將消息的價值最大化.很典型的一個場景,新朋友Q,加入進來Q群,發出某個話題的討論,可是這個話題的討論卻在很久以前就討論過了,但是,沒有保存下來,接着,要不就重復,要不就是沒人搭理

可替代品?

針對以上三點,有人嘗試通過使用Q群自帶的論壇進行修正,但是,基於BBS結構都論壇模式,也有其存在的硬傷,就是BBS能作為深度討論的工具很好,但是,對於,小型的討論會而言,無疑BBS的實時性,和可通知性就沒法保證,還有就是,BBS作為消息輸入也比較麻煩.

 

接下來就是使用google groups 即郵件組的模式,這個,國內受眾人群較少,不知道現在什么情況,我身邊的朋友,就很少人接觸郵件組這個上世紀非常流行的模式.

 

在接下來就是新浪推出的,微群服務,這個我正在研究中,以后有機會,在發一篇長文分析,個人感覺,進行小型討論,微群的功能都基本能滿足,不過,這點不好下定義,等實踐玩以后再作定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