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工作在OSI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封装成帧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和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CSMA/CD的基本工作过程
答:①终端设备不停的检测共享线路的状态。如果线路空闲,则可以发送数据。如果线路不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后继续检测。
②如果有另外一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两个设备发送的数据会产生冲突。
③终端设备检测到冲突之后,会马上停止发送自己的数据,并发送特殊阻塞信息,以强化冲突信号,使线路上其他站点能够尽早检测到冲突。
④终端设备检测到冲突后,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数据发送。
4.交换机的功能是什么?
答:交换机的功能是连接计算机、服务器等终端设备,并实现与其他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互连,从而构建局域网络,实现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
5.无线局域网为什么用CSMA/CA而不用CSMA/CD?
答:①接受信号的强度往往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且在无线介质上信号强度动态变化范围很广,因此要实现碰撞检测在硬件上花费就会过大。
②在无线通信中,并非所有的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而“所有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正是实现CSMA/CD协议必备的基础。
6.以太网能够不断发展应用的优势
答:传输速度高,低能耗,便于安装,兼容性好,开放性高和支持设备多等方面的优势。
7.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答:拥塞控制是作用于网络的,它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避免出现网络负载过大的情况。
流量控制是作用于接收者的,它是控制发送者的发送速度从而使接收者来得及接收,防止分组丢失的。
8.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优点是什么?
答:原理:它检测从以太端口来的数据帧的园和目的地的MAC地址,然后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帧的MAC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并将数据帧发送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优点:灵活的端口拓展满足远距离高速传输,安装方便,无需调试。
9.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①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
②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
③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10.PPP协议的主要特点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
11.PPP协议的组成
答:①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②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
③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
12.数据链路和链路有何区别?
答: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13.以太网能够不断发展应用的优势
答: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4.HDLC协议的特点
答:①对于任何一种比特流都可透明传输。
②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
③所有的帧都有帧校验序列(FCS),传输可靠性高。
④用统一的帧格式来实现传输。
15.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
答: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在局域网中各站通常共享通信媒体,采用广播通信方式是天然合适的。广域网通常采用站点间直接构成格状网。
16.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和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
答: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此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
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它仅简单地转发信号,没有过滤功能。以太网交换机则工作在链路层设备,可视为多端口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