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可以理解成:“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其他的痛苦都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感受到的痛苦,必然关乎价值感受。
1、首先我们的精神层面的痛苦来源在哪里?
在生活当中,情感的纠葛、生活的挫败、过客的分别、独自的落寞,我们要知道,这其中有一些我们是可以努力去改变的,而有一些是我们无可奈何的。
2、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我们在生活中所承受到大多痛苦,多可以归类于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不绝对,但多少如此。与其逃避,不如直视面对,透过事物外在表现出来的“现象”,我们领悟到它的本质。
更多人不愿意面对这点,而是 通过消解别人的努力,来为自己寻找仅有的安慰,这才是loser的表现。
3、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多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会有那样一些,我们必须面对的伤痛。我们总要经历,亦或已然承受。 一个平日里活泼开朗的朋友因亲人的离去,意志消沉了一整年,整天发布遗憾的信息。
其实人们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能大概从她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伤心,但没法理解她内心的感受。就好比如果生离死别不是验发在本身,没人会做到感同身受。
还要相信,我们会痛苦,定是因为有温情在。那些终将面对的,拥有就好好珍惜,争取少一些些遗憾。这样的伤痛,我更愿把它看做是一种怀念。
人生如逆旅,行人皆过客。一生之中值得你我怀念的,我想不会太多,这份重量会是我们生命中的财富。
4.其实相比我们的无知,我们更应该害怕自己的懦弱。
听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不一定是苦难的过程,而是抬望眼我们看不见走出去的希望。
生活中的快乐大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不断进取,乘风波浪的追寻,达成成就以获得快乐;一种是不停接受,逆来顺受的退步,调整心态来取得快乐。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退一步有一步的担忧。凡事都有两面性。
5.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我从前喜欢读一些淡泊的书,习惯模仿“过来人”的目光看待事物。
人到一定年龄,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一段老戏,或许再养条狗儿、猫儿,就着那中国的水墨,把生活活成自己的样子。这就像是我当初心目中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