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安装方式,CentOS安装时使用的是“Legacy”启动,则硬盘的启动方式为“Legacy”;安装时使用的是“UEFI”启动,则硬盘的启动方式为“UEFI”。
另一个区分方式为在进行挂载时,如果只出现了“/boot”选项,则为“Legacy”方式安装。出现了“/boot”及“/boot/efi”选项,则为“UEFI”方式安装。
2.关于分区问题:
问题出现在了自定义分区这块,没有搞清楚 “/” 与 “/home”的区别?
“/”根分区和“/home”分区的大小就类似“C盘”和“D盘”的空间分布一样,主要占空间在哪儿就在那里分大容量
建议大家对“/”分20GB的大小,“/”为根目录,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c盘;而“/home”相当于其它存文件的分区或者盘符。这两个分区都要分比较大的空间。
swap固定分区添加/boot/efi分区,大小为200MB~300MB左右,swap分区设置为内存的2倍左右
必要分区,一般来说我们最少需要三个分区,需要一个/boot启动分区,swap分区,和一个“/”根分区,但把一些常用、重要的挂载点分到其它分区,这样便于管理。
可选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分区,一个/tmp分区等,这些完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分配修改。
1.简单分区方案一
/boot目录 200M
/swap目录 8G ##内存小于4G的为内存的2倍 内存大于4G的和内存大小一致即可
/根 目录 剩余空间
2.较详细分区方案二
/boot目录 300M
/swap目录 8G ##内存小于4G的为内存的2倍 内存大于4G的和内存大小一致即可
/根 目录 30G-50G ##较大一些 强制主分区
/var 目录 30G-50G ##存放各种日志文件最好较大一些
/usr目 录 50G-100G ##用于个人配置应用程序,特别是安装一些容易产生日志较大的程序若wowza tomcat等时,最好划分的大一些
/home 10G
/opt 10G
/tmp 10G
其他剩余空间可以划分出一部分给业务应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分配
如果安装数据库可以划分 /data 用于存放数据库文件
安装web服务可以划分 /webroot 用于存放网页文件等等
最后特别提示:系统安装成败的关键步骤!!!
点 更改设备
点BIOS驱动器顺序
第一BIOS驱动器:选择sda(本地磁盘驱动器)
第二BIOS驱动器:选择sdb(U盘驱动器)
点确定
说明:这一步至关重要,如果按照默认方式安装,会把系统启动引导安装到U盘里面,这也就是很多网友安装完系统之后,只要把U盘拔了,系统就启动不了,插上U盘系统又能正常启动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