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作业(一)---- 什么是图灵测试


什么是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最早出现在1950年图灵发表的一篇名为《计算机械和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论文中,是判断机器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的一套方法。而图灵测试是人工智能最初的概念,它甚至早于“人工智能”这个词本身,人工智能一词是在1956年才被提出的。图灵测试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工智能。 它的发明者图灵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66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约瑟夫·维森鲍姆发明了一个可以和人对话的程序,名为Eliza。Eliza被设计成一个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谈话帮助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当时的人们十分惊讶,因为Eliza能够像真人一样与人交流几十分钟。但实际上这个程序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智能,它用了一些语言技巧来装作自己理解了对方说的话。例如下面一段对话,模拟了当时Eliza和患者的对话程序。

Eliza: “我是心理治疗师,请问有什么问题。每次说完话,请按两次回车键。”

患者:“你好吗?”

Eliza:“还不错,跟我讲讲你自己。”

患者:“我感觉好孤独,好忧伤。”

Eliza:“为什么你感觉好孤独,好忧伤?”

患者:“家人和朋友都不关心我。”

Eliza:“跟我讲讲你的家庭。”

……

这段对话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实Eliza并不能理解患者说的话然后进行回应,而是在用引导性的话让这段对话延续下去。现在流行的微软小冰、苹果Siri、谷歌Allo以及亚马逊Alexa都是运用了类似的语言技巧,它们都是Eliza的现代加强版。它们给人感觉已经基本能与人沟通了,但是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是有所差距。图灵测试里,有一项非常有效的测试,就是不停地问对方同样的问题,看对方什么反应。比如,不断地问:你是你妈生的吗?问很多很多遍,如果对方总是不急不慢很有耐心的回答你这同一个问题,那么对话的多半是个聊天程序了。

到了2014年,为了纪念图灵逝世六十周年,雷丁大学在伦敦进行了一场图灵测试。其中一名叫尤金·古斯曼(Eugene Goostman)的聊天机器人程序达到了33%的成功率,即在场有33%的评判员误认为,尤金·古斯曼是一个真实的人。这是第一次通过图灵测试的程序,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场测试的时长只有5分钟,用短短5分钟来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人工智能,实在太草率。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程序能通过图灵测试,真的像人一样与人沟通。到那个时候,你就无法分清在网上和你暧昧的妹子是人还是机器;也无法判断警告你别乱发帖子的是网警,还是机器警。

(资料来自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8210234)

说白了,图灵测试可以说是一套判断机械是否具备人工智能的测试方法,测试机械是否有如人类似的思考能力。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