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是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如:功能、分类、结构、运行环境等。最后讲了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
1.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
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
-
硬件
-
软件(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大型软件)
-
系统软件:用于计算机的管理、维护、控制和运行及对运行的程序进行翻译、装入等服务
- 操作系统(核心)(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 语言处理系统(包含对各种语言的编译、解释和汇编的程序)
- 例行服务系统
-
应用软件
为某应用需要而设计的程序/用户为解决某问题而编制的程序或程序系统
-
计算机系统的视图

操作系统是对硬件的第一次拓展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
人机交互界面
目标:提供友好的用户访问接口
OS向上提供两种接口:
- 系统命令:供用户使用组织和控制自己作业运行。如:shell命令语言,GUI(图像用户处理界面)
- 编程接口:供用户程序和系统程序调用os功能。如:高级语言库函数
-
资源管理
计算机系统与os功能模块一一对应:
计算机系统组成 OS功能模块 软件资源 文件管理 处理器 处理器与进程管理 存储器 存储管理 外部设备 设备管理 运行任务控制 作业管理 各功能的作用与主要内容:
- 文件管理
- 目的:更好组织文件,方便使用;解决软件资源的存储、共享、保密和保护功能。
- 内容:
-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如何存放信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与读写性能)
- 目录管理(解决信息检索问题)
- 文件的读写管理
- 文件的存取控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针对用户设置读写权限)
- 存储管理(管理主存资源,不管理外存)
- 目的:提高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方便进程并发运行
- 内容:
- 存储的分配与回收
- 地址映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到映射)
- 存储保护(保证进程间互不干扰、相互保密)
- 内存扩充(覆盖、交换和虚拟存储)
- 设备管理
- 内容:
- 设备分配与回收
- 缓冲区管理(匹配 CPU 与外设的速度,提高利用率)
- 内容:
- 处理器和进程管理
- 目的:完成处理器资源的分配调度功能(调度的单位可为进程或线程
- 内容:
- 进程控制:主动改变进程的状态(创建、撤销、挂起、改变运行优先级)
- 进程同步:协调并发进程间的推进步骤,以协调资源共享
- 进程通信:进程间传送信息,也可以协调并发进程间的推进步骤
- 进程调度
- 作业管理(大型操作系统中才提供作业管理)
- 内容:
- 作业控制语言:供用户写说明书
- 作业调度:在满足资源需求的情况下,选择哪些作业投入运行
- 内容:
- 文件管理
*1.2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手工阶段(40 年代)
用户为专业人员,编程用机器语言,输入输出为卡片; 用户占用全部资源,CPU 等待用户
第二阶段:批处理操作系统(50 年代)
出现了操作系统的雏形:监控程序(主机上的控制程序) 出现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 发明了晶体管
60 年代两大突破:通道技术与中断技术 通道:是一种专门的部件,负责外部设备与内存之间信息的传输
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征:自动、顺序、单道 问题:只有一个作业在运行;CPU 经常空闲,I/O 设备太慢;没有交互能力,用户无法干预作业的运行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思想: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同时运行。 特点:宏观上同步,微观上串行(各作业交替使用 CPU)
第四阶段
分时操作系统
多个用户使用一台计算机,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实时操作系统
在一个预定好的时间限制内,对外部或内部的事务进行响应和处理
第五阶段:现代操作系统
微机 os、多处理机 os、分布式 os、嵌入式 os、云计算 os
1.3操作系统的分类
按 os 功能分:
- 单用户操作系统 一个用户独占计算机资源
- 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把问题、数据与作业说明书交给操作员,操作员将一批算题输入计算机,然后由操作系统执行。这种批量化处理作业的 os 称为批处理 os 分为单道批处理 os 与多道批处理 os
- 分时操作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 解决对时间要求高的问题,许多都是专用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 os
- 分布式操作系统 网络 os 的一种。要满足以下条件:系统中任意两台电脑都可以交换信息;无主次之分;系统资源为所有用户共享;系统中多个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个共同任务
- 嵌入式操作系统
1.4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与 os 的五个资源管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硬件环境:
- 中央处理器
- 特权指令(用户不能使用,只能 os 使用)
- 程序状态字(PSW)
- 处理器状态 分为管态(os 管理程序运行的状态)与目态(用户程序运行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