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实践寒假作业(1/2)


软工实践寒假作业(1/2)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班级的链接>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作业要求的链接>
这个作业的目标 <撰写博客、熟悉markdown语法、阅读《构建之法》>
其他参考文献


作业基本信息:在博客园上注册并申请开设博客、自定义风格并加入班级。详细阅读作业要求,熟悉markdown语法,阅读《构建之法》并思考问题,撰写本篇博客。

一、回首过去

问题1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软件工程这个专业?

如今大三回首三年前自己选择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感触良多。最开始的初心应该是兴趣使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从网页到日常软件再到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都让我对编写代码这一神秘的能力心生向往。18年软件工程也是热门专业。包括咨询了家中有经验的长辈们,多数也是建议可以选择计算机方向的专业学习。再到最后通过自己的查询资料,在18年时毕业生薪资统计图如下,计算机软件类的专业薪资待遇也远远超过其他专业,专业发展方向也十分丰富,前途光明。
综合了以上三个原因,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这一份自己感兴趣并且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兴趣始终是我做出决定时最重要的参考对象。
图片

问题2 当初对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的期待和想象是什么?

曾经在中学时就有过很中二的想象,也许程序员会像电影中演的那样,一个人一台笔记本,就能够破解一切机密,像军师一般坐镇一座城市,笔记本就犹如手中的羽扇,动动手指便可掌握城市的动向,保护一座城市的安全。
后来,在报志愿选专业之前,对该专业的想象便是通过自己的双手飞速敲击键盘,写出自己心中所想的软件或者游戏。期待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各方面都涉及也都能做出一些成就。轻松地可以获得高收入。
现如今,通过这三年的学习,通过多次团队合作,意识到了程序员不可能是独行侠,团队合作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程序十分严谨,不能无脑飞速敲击键盘,往往一个bug就可以困扰我许久。要想获得好的薪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天下没有不劳而获。
图片

问题3 当初希望自己是如何投入这个专业的学习的?曾经做过什么准备,或者立下过什么FLAG吗?

最初的我希望能提前学习知识,在这学期就做好下学期的学习准备,并且自学一部分,在高三的暑假我也是这么做的,跟着B站教程自学了一些C语言,希望自己可以饱含热情,像高中生活一样,继续不断努力学习。曾经自己准备英语的学习,也借来了高数的书本。当初希望自己不要荒废大学生活,努力学习技术。如今,每个学期都有很繁重的学业,提前学习的计划没有照常进行,但是我在努力完成好每个学期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
曾经立下FLAG要拥有一款自己的APP并且能改变我的生活便利性或者属于自己的网站(这个博客对我来说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二、立足当下

回顾总结(以下是我的个人简介):

简历
昵称 YellowBean 头像
兴趣爱好 吉他、看电影、旅游、吃甜品
特长 吉他指弹
成果和获奖经历 4次校级综合奖学金 掌握的编程语言 C、C++、java、html/CSS/js、xml、C#
技术框架 Yii2.0 开发软件 Dev C++、Visual Studio2019、eclipse、idea、VS code、Android Studio
累计代码量 1.5W+

开发过的项目简介:

1. 独立使用Yii框架开发个人博客系统:
    可以实现后台系统的权限分配、博文以及评论管理、数据库的CRUD、前台界面的搜索查看博文等,符合老师对项目所作的要求
2. 在数据库实践中,完成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主要负责编写后端JDBC、以及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三、展望未来

问题1 阅读《构建之法》,并提出3个及以上的问题。

1.看了第五章的5.2节软件团队的模式之后,其中提到了10种的团队模式,选择十分丰富。但我有这个问题,在这次软工实践中如何才能选择合适的团队模式呢?我在百度上查了资料,大部分博客中选择的都是功能团队模式,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解决促进团队合作;根据之前的实践经历小组合作经常是由大家一起商议功能的实现分配给不同的人实现,最后再整合起来,和交响乐团模式有点像。
所以我的困惑是,团队模式的选择会对团队合作的效率产生大的影响吗,在成员能力不相同时,功能团队模式会不会反而因为能力不同导致不能所有人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2.看了6.3的敏捷的团队(P143),其中提到软件开发流程很多,敏捷对团队的要求很简单。我有这个问题,初次组合成的互相不了解的团队可以使用敏捷吗?我查了资料,看到了传统软件工程与敏捷软件工程的对比,敏捷有更强的适应性,传统过于局限;根据之前的实践,基本都是规划好了要做什么任务最终完成,结合,过程中并没有不断地根据实际修改。
所以我的困惑是,团队实践中是否需要选择敏捷来作为开发流程,会不会适得其反。

3.问题3:看了2.3节的个人开发流程之后,其中提到了大学生和软件工程师开发流程的对比,我有这个问题,是否要多花时间在测试与分析上。在查了资料以后,发现大部分的个人开发流程中需求分析都会占比较大的一块而详细设计只在一部分;根据之前写代码实践的经历,大部分都在一股脑地一直写代码与修改BUG,最后能通过就不会多去考虑。
所以我困惑的是,大学生是否要提前向专业的软件工程师学习,把个人开发流程中更多的时间分配给需求分析与测试上?

问题2 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目前应该是先努力学习,考研成功继续提高自己,以后希望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后端程序员,如果考研失败那就要把时间集中在实习上,争取先得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再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问题3 对于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你有什么理解和期望?

  • 我希望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可以学到后端框架技术、提高代码水平以及团队交流的能力。
  • 期待老师和助教可以在我困惑不解之时,一语惊醒梦中人。

四、思维导图和学习路线

思维导图

图片

学习路线

图片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