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项目中负责什么?(意思就是,你在项目中参与了哪些事情)
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功能测试,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还会参与性能测试等。在项目中主要参与了需求分析和需求评审,负责收集项目资料协助上级完成测试计划的编写,编写测试用例并评审,测试环境的搭建以及测试执行和编写测试报告等工作。
怎么保证覆盖用户需求?
参考回答:项目开始前,我们会先熟悉需求,画好流程图,保证整个流程都覆盖全面,小组之间每个人都要根据各自的流程图,各个功能点有哪些限制条件,来讲解一下自己对测试点的理解,防止之后编写测试用例时出现遗漏;用例编写完之后,再进行用例的评审,看看测试点有没有用遗漏,对需求理解有没有错误,测试场景是否覆盖完全。
你会编写测试计划吗?
我们之前的测试计划都是测试组长写的,我们只是负责收集数据,协助组长完成测试计划的编写,测试计划的内容还是知道的,有简介、参考文档和提交文件、进度安排、测试资源、严重程度和优先级、风险分析、测试策略等,如果以后有机会让我来编写测试计划,我觉得我没问题。-----(回答的时候,要自信。)
缺陷怎么分类的?怎么跟踪?印象最深的bug有哪些?
缺陷类型分为: 系统崩溃 ,严重,一般,次要,建议
怎么跟踪:(以BugZilla为例子)
(1)测试人员发现了BUG,提交到Bugzilla中,状态为new,BUG的接受者为开发接口人员
(2)开发接口将BUG分配给相关的模块的开发人员,状态修改为已分配,开发人员和测试确认BUG,如果是本人的BUG,则设置为接收;如果是别的开发人员的问题,则转发出去,由下一个开发人员来进行此行为;如果认为不是问题,则需要大家讨论并确认后,拒绝这个BUG,然后测试人员关闭此问题。
(3)如果开发人员接受了BUG,并修改好以后,将BUG状态修改为已修复,并告知测试在哪个版本中可以测试。
(4)测试人员在新版本中测试,如果发现问题依然存在,则拒绝验证;如果已经修复,则关闭BUG。
印象最深的bug:( 这个问题经常问题,必须要提前准备好) -- 《10_真实案例场景分析.txt》里面的第二,第三,第四的案例,以及短信验证码可用来修改别人账号密码的例子。下面给出一个同学面试时候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他的回答方式:
答:(先挪椅子靠近一点,然后能坐多直坐多直)说:xxxx项目是接手别人的,有一次测试的时候,发现退款这个功能点可以进行二次退款,然后提交bug单并且报告上级,公司奖励了我多少钱。(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的,为什么印象深刻,一目了然,仅供参考。)
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思考三四秒...)太大的困难倒没有,不过在上个项目我遇到过一个比较紧急的问题,当时我们的测试环境有问题,在界面上构造不了数据,导致测试堵塞了,项目赶着上线,领导一直在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找到开发和运维的同事,让他们帮忙从生产环境上把数据导到测试环境上来测试,因为要协调其他部门的同事,所以印象比较深。
迭代两到三周的项目,需求分析要多久,用例写多久,写多少用例,执行多久,发现多少个bug,做了几个版本, 项目有没有上线?你负责的模块一共写了多少用例?
1、需求分析1到2天,用例也是写两天左右,包括用例评审;
2、用例的个数看需求和颗粒度的大小,如果时间充足,我们写的用例细,用例数就多些,一个版本大概有100多条,执行花的时间长了,一般要4到5天;
3、每个版本发现的bug数量,要看需求和实现起来的难易程度,开发人员的水平和测试用例的质量,一般一个版本我们能找50-60个bug,越到后面,系统越来越稳定,发现的bug就越少;
4、我们这个项目一共做了7个多月,每两周一个迭代,一共下来有十来个版本;
5、项目上线了,我们在内部环境上测试完之后,产品经理会跟客户对接,完成上线的事情,之后交付给用户自己运营;
6、每个版本基本上会有将近200条用例,到现在为止,xxx这个项目,我大概写了又2000条左右的用例。
关于项目是否上线,也可以这样回答(以下是我们同学面试时候的对话):
嗯,是的,上家公司是接项目做的,会交付给客户自己去运营的。具体业务这块的话,都是产品那边跟需求方(客户)对接的,我这块就不是很清楚了,测试组的话就只管测。
你们的项目做了多久,一直在做?你负责哪些模块?
这个项目到现在还一直在做,已经做了8个月了(多长时间,可以灵活修改),前期需求比较多,迭代的版本多一些,到后期项目基本稳定了,需求变化不大,我们会被调去做其他项目,这个项目后期如果需求发生变化,我们还是要负责测试。所以,在上家公司基本每个人都会跟着几个项目。
(提示:回答负责哪些模块的时候,一定不能说 注册,登陆,查询!!!!)
项目多久迭代一次?每次迭代你编写了几个用例?你们的回归测试是怎么做的?
1、两个星期一个迭代,我们一个版本的需求一般是5个左右。
2、看需求的多少,我们写的用例比较细,一个用例测试一个场景,基本每个迭代都有100多条用例
3、把bug单对应的用例执行一遍,还要检查有数据交互的模块会不会受影响,有没有引入新的问题;项目上线前,还要把当前版本的重要功能以及冒烟测试的用例都回归一遍,确保重要功能上线后不出问题。
那你们用例执行后bug占整体的比率。
一般是40%左右
当用户需求变更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会经常遇到的,一般如果是小的需求变更,合理的话,能改的,经理会让开发直接改,然后测试再测一下就好了,如果是涉及到比较大的改动的话,我们会开会讨论一下会影响到的模块,经理会计算一下修改的成本,一般会建议放到下一个版本再修改,如果必须要改的话,开发就会改的,测试也会重新修改一下测试用例,把可能会影响到的模块再测一遍。
在最新的项目中有学习到什么,对自身的成长有没有什么帮助
通过这个项目首先是丰富了我自身的测试经验,然后这个项目也是有做性能、接口、自动化等等,这让我的测试能力更能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项目也让我对web端的测试更加熟悉,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对web端的项目能够尽快上手的。
公司在哪里?公司有多少人?项目组有多少人?前端和后端开发分别多少人?
公司在xxxx,有四五十人。我们的xxx项目组开发有7个,测试2个,前端2个,后台5个。
你们项目是怎么分工的呢
如果你回答的是app的项目:
我们这个app是按机型分工的,我负责的是安卓设备的测试;
如果你回答的是WEB端的项目:
我们这个项目是按模块分工,我负责前台的xxx模块,后台的xxx模块。(至少说5个模块以上)
你之前公司的项目是什么类型的?(你们之前公司最好做什么类型项目的?)
我们公司属于项目外包类型的,公司接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比如,最近做的这个项目是给(深圳市福田幼儿园 -- 随便说一家公司的名字,可以是你上家公司的名字,也可以是你之前面试的那家公司的名字)做的一个(幼儿园管理)项目。
你之前公司有几个项目组?
有五六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要负责好几个项目。
如果一个项目给你负责,你会怎么做?
我简历上的XXX这个项目,就是我独立负责的,我当时是这样做的,首先,要去熟悉这个项目的需求,业务流程,将测试功能点列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取出来,和开发、产品经理确认清楚,然后根据项目的迭代周期确定一个测试计划,接下来开始编写测试用例并叫上开发、产品经理进行评审;在项目开发阶段,开发人员把接口代码编写完成后,我会对接口进行测试,保证底层接口的质量;等所有代码都编写好了,开发转测后,进行冒烟测试,冒烟测试通过了,接下来进行系统的功能,安全,兼容性,性能等类型的测试,发现bug就提交bug单给开发人员修改,跟踪并做好回归测试;这些测试完成后,挑选一些级别高的测试用例,在UAT环境上进行验收测试,验收测试通过后,编写测试报告,项目就可以上线了。项目上线后,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遗留的问题,所以还要分析研究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类bug的遗漏。
你对项目有什么贡献?
(思考三四秒)... 在做交叉测试时候,发现了我同事测了几个版本都没发现的问题,并且是比较严重的那种,我举个例子吧:用户修改密码时,会接受一个手机验证码,由于系统没有对用户名和手机号码做绑定验证,接收到验证码后,填入别人的用户名可以进入密码修改页面,把别人的密码修改了。
对于用户需求,你是怎么理解的?
(思考三四秒)... 用户需求,就是描述用户希望把产品做成什么样的一个文档,有些需求写得很全面,什么信息都有,很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拿到的用户需求都是比较粗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有问题的,这时候,我们要及时和上级,还有产品经理反馈。
如果项目很赶,经理安排一个项目要三周内完成,你知道你完成不了,你怎么办?
先和经理说明,时间太短,存在风险;然后,将任务划分优先级,先完成优先级高的任务 ,保证项目的主要功能没问题,然后,时间允许的话,再做优先级稍微低的;在这个时间段内,每天向 上级报告工作的进度,让领导知道现在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风险。
离职公司(有深圳社保的不要选择广州离职公司)
1、检查离职公司的状态
2、离职原因
3、公司人数(50-100)
4、公司的地址,上班的路线
5、公司有多少个项目组(3-4左右),每个项目组(10个人左右)
项目
项目周期:8-10个月
项目用例数:1500-2000条
每个迭代:2-3周,大概5-6个需求,差不多每个迭代写了150-200条用例。
每个迭代发现了多少个bug?
前期bug可能会多一些50-60个左右,后期在项目趋于稳定,差不多每个迭代30个左右。
自动化测试(python + selenium + Jenkins+unittest)
自动化做了多久?写了多少条自动化测试用例?
断断续续做了差不多1年左右,只要时间就会去做一些自动化。模块稳定的功能都会写。就拿上个项目来说,自动化测试用例大概写了将近有100-120条这样子吧。
接口测试(Jmeter+Jenkins)(Python+Requests+unittest)
做了多少个接口?
我们每个版本都会有四五个接口需求,有的是新增的接口,有的是原来的接口做了一些调整,一个版本下来大概有五六十条接口测试用例。一个项目大概50-60个接口左右。
性能测试(Jmeter + Nmon)
性能指标(90%事务响应时间/事务通过率/CPU,内存,网络的使用情况/TPS/并发用户)
响应时间一般是不超过3秒
事务通过率100%
CPU/内存/网络 不能超过70%
TPS 60-70/S
并发用户:1000-2000 绝对并发:并发用户的10%性能测试:一年一次两次
服务器配置参考:
CentOS、 6.8
CPU型号:英特尔 酷睿 i5
CPU核数:16核
内存:32G
带宽:50M用了几台压力机,每台压力机的配置,每台压力机生产多少用户:
比如2000个并发用户,用了4台压力机,每台压力机生产500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