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滞率:delinquent 可以分为即期及递延指标;如M2递延及M4递延;
M2为经过M1催收仍继续落入M2以上,可确认为无力缴款,或蓄意拖欠;
2,不良率:bad%,各个公司按照公司情况及产品特性来定义什么是bad account7,其除了预期用户外,还可可能包含各式债务协议,及高风险管控客户,更能反映客户的风险本质;
3,转呆账率:WO%,write-off%,依赖公司制定,若M6转M7时为转呆账时点,WO lagged%=当月转呆账金额/7个月前的应收账款。依赖公司需求通常会做年化处理,因为当月数据较易收到各种因素影响,起伏较大,年化有移动平均效果,另外转化为年损失率可以与年利率进行比较参考;
4,净损失率:NCL:net credit loss 当期转呆账金额减去当期呆账回收金额,为净损失率;
5,累积WO%:多用于贷放型产品,主要来计算期满客户的累积损失率,计算样本为届满总期数后的N期客户;
1-(K+N)期的转呆账总金额/已满(K+N)期案件的初贷总金额,其中K为总期数,N表示转呆账所需期数;
其需经过年化转换才方便解读, 可精确计算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实际损失率,缺点为,其耗时较长,无法及时修正风险管理方向;
6,进件金额/件数/审核金额/件数:主要目的:检视审核人员的作业绩效和工作压力;
7,核准金额/件数:主要目的:检视授信和证审尺度。核准量增加应注意审核质量,核准量减少应检视授信政策和核审人员是否过度收缩;
8,拨贷金额/件数:主要目的:检视应收账款水平。拨贷快速增长时须监控新增资产质量并调整政策,也要注意贷后管理的预算是否足够;
9,金额核准率/件数核准率(证审):核准量/进件量 为通过率,还有一种核准量/核准量+拒绝量;金额核准率会考虑到用户申请额度及核准额度的问题,但是目前基本不会让用户再填期望额度了。
10,违例核准率:deviation违例核准/核准+拒绝案件数,主要目的:观察一线证审人员的审核标准与授信政策之间是否一致。较低则表示看法一致;逼近限定值则表示双方看法存在分歧。
说明:为保持授信政策弹性,银行允许部分案件以加注违例理由码的方式特例核准,一般为总审核量的10%~20%。
11,拨贷率:(证审)推测核拨条件与客户期望的落差:=拨贷金额/核准金额
12,核拨率:主要目的:观察案件由进件审核到正式核拨通过的比率。过低表示客群与风险管理政策有悖离现象,此时要考虑客群定位或授信条件是否合适。计算方式:核准率*拨贷率;
13,各类占比:主要目的:观察资产结构,修正营销及授信方向。各种维度下的户数、进件、拨款、余额等占有率
14,负债比:debit burden ratio DBR,测量客户还款压力的常用指标,不宜超过22倍,以来避免贷放浮滥;
15,月负比:主要目的:衡量还款压力。(推估每月各项贷款月付额)+最低生活消费/月收入;
16,贷后N个月的delinquent%:选取贷后重要观测点的数字(如贷后6个月和12个月);
17,平均额度:(授信政策)主要目的:观察不同产品及客群间的额度差异;
18,风险等级:risk_grade,可以按照条件来订rule base,也有很多信用评分来划分客户风险等级 score base;
19,恶意延滞率:non-starter%,主要目的:找出恶性欺诈案件。原始定义:贷后从未缴款客户,广义定义:针对潜伏期较长的欺诈案件不同银行有不同的制定方式。如贷放6个月内出现连续三期未缴;
20,授权核准率(授权)(信用卡专属):信用卡每笔交易皆可视为一笔小型贷放,须通过授权系统或授权人员检核才能成立,其额度已预先给予持卡人,若无重大异常发现,额度内交易应予以核准,为维护交易顺畅,核准率不应过低;
21,命中率:hit%,说明:控管后一定时期内客户发生延滞的几率。命中率过低表示控管过于浮滥或风险判断方向有误;提高命中率而缩减控管量则会有许多漏网之鱼。主要目的:常用于信用卡中途授信、早期预警,贷后管理中若发现客户出现异常状况,可依严重程度对信用卡执行暂时性控管;————
22,可用余额-OTB open to buy (中途授信、早期预警、欺诈预防):主要目的:可视为银行因控管而减少的损失。OTB越高表示阻止了越多逾期金额的发生。计算方式:证实控管命中的客户遭管控时信用卡的可用余额。
23,欺诈损失率(欺诈预防):观察信用卡签账金额中,发生伪冒诈欺状况并产生损失的比率,可视为诈欺防治人员的绩效指标;counterfit 伪冒交易;
24,递延率flow through%:催收中常用的绩效指标。观察前期逾期金额经催收后仍未缴款,次期继续落入下一逾期状态的几率。
25,累积递延率 accumulate flow through:催收,计算方式:特定区间个bucket的延滞率相乘。是多个阶段的组合绩效指标。
26,实收金额(催收)说明:催收人员实际收回的金额。考虑到绩效催收人员一般会先处理金额较小的案件。后期催收的主要任务是阻止逾期款项转入呆账,此时更重视实收金额的绩效。
27,呆账回收率(催收):
本期呆账回收率=
本期总呆账回收=
本年呆账回收率=
近12期呆账回收率=
转呆账12期后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