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 Sensor基础知识


曝光时间以行长为单位; PCLK以Hz为单位; 行长以周期数为单位,帧长以行长数为单位;其中周期数就是频率 T 周期以ms为单位; f 频率以Hz为单位; f = 1 / T; Vsync = Dummy Line = VTotal = VTS = V_Size + V_Blank   // 帧长;    不占用曝光时间,但是会影响帧率(FPS) Hsync = Dummy Pixel = HTotal = HTS = H_Size + H_Blank // 行长;    会增加曝光时间,会影响帧率(FPS) FPS = PCLK / (VTS * HTS )// 计算FPS T_Row = HTS / PCLK  // INT_Time 等于 1 的时候,此公式表示一行的曝光时间。 Exp = T_Row * INT_Time // INT_Time 积分时间(曝光时间寄存器)  

  1. 计算FPS可以通过修改 V_Total, H_Total 或者 降低 PCLK频率(当HTS or VTS降低到极限之后,需要通过降低PCLK来达到降FPS的目的) 达到降帧的目的。
  2. Ob = Black Level 暗电流
  3. AE 主要控制Sensor Exp & Gain 这两种寄存器
  4. Sensor自带ISP,Mirror,Flip,WDR不做多的讲解  

补充: integration  time 积分时间 当光源周期与integration time成整数倍时才不会产生flicker integration time即积分时间是以行为单位表示曝光时间(exposure time)的,比如说INT TIM为159,就是指sensor曝光时间为159行, 两者所代表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表示sensor的曝光时间,但是integration time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以行为单位,而每行所占的绝对时间与pclk的时钟频率和每一行包含多少pclk(即行长)有关;而exposure time则是指sensor曝光的绝对时间,两者换算的关系如下: exposure time = integration time x 行长 /pclk 频率 光源周期应该理解为光源能量周期,是交流电周期的两倍(如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光源能量周期为0.01s),步长所占绝对时间与光源能量周期相等。 flicker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逐行复位积分产生的,即帧内flicker,显示时图像出现明暗行交替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一帧内不同行虽然int tim 一致,但是因为积分起始位置不一样,且室内人工光源的发光强度与交流电的频率呈周期关系,导致不同行的受光量不一致,从而产生这种明暗行交替的现象,而且如果一帧所占时间不为光源能量周期的整数倍,可观察到flicker不稳定,明暗行的相对位置不断是变化的,就好像暗行在不断向上移动一样,如果能保证一帧所占绝对时间为光源能量周期的整数倍,filiker就可以稳定下来; 另一种情况是整帧复位积分方式产生的,即视频浏览时,帧间闪烁,即不同帧明暗不一致,目前其消除方法是通过调节glb gain值来改善 GLB GAIN就是全局增益,是调节图像的整体亮度的GAIN值,而R/B/G GAIN是AWB中用到的概念,针对三原色分别进行调节,是为了调整色偏用的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文章为个人学习借鉴使用,本站对版权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隐私权益,请联系本站邮箱yoyou2525@163.com删除。



 
粤ICP备18138465号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