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位置,国家标准GB/T7714-2015规定如下:论文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附录中一般不引用或标注参考文献;层次标题、正文中可引用标注参考文献,一般直接标引在引文内容后,在右上角标注。图表中一般不标注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将文献标准码标注在图表的注释或说明(即图注或表注)中。而对于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和规则仅简单说明按照顺序编码制,并无详细说明,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日常的体会,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直引。直引是将引文内容按照原文献中的叙述照录。有三种形式:
①引文为完整句子时, 有原作者姓名、冒号、引号齐全的, 则句子的最后一个标点点在引号内,参考文献标注码标注在引号外的右上角。
例如:张三说:“明天是个好天气。”[1]
②如果只是引用原文,前面不出现作者姓名和冒号, 只出现了引号, 参考文献标注码也还标注在引号外的右上角,但这处引文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须点在参考文献标注码外的右下角。
例如:“明天是个好天气”[1]。
③引文为非完整句子时,如果引文内容只是一个词、词组、或者虽然是一句完整的话,但只是作为叙述文句的一部分时,文献标注码紧随在后引号之后, 点号之前。
例如:“放炮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不安全动作原因”[1],但不是导致事故起数最多的原因。
(2)意引。最为常用的是意引,也就是理解原文中的意思之后引述其观点,但并不与原文完全一致。在文中的位置不固定。
①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被不同著作提及时,或不同著作对此观点相似时,可以只写出作者名或著作名称在右上角引用。
例如:张三[1]和李四[2]对放炮问题都进行了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
②在文中引用时,应标在引用的话最近的一个点号之前,并不是必须是句号。
例如:张三对放炮进行了动作原因研究[1],李四对突出进行了研究。
③尽可能不要在段落末尾引用,以免使人误会为整个段落都是参考来的。
④对引文中析出的数据、观点、结论等进行标注。若没有写出著作或引文著者名,只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中的有关数据或材料等,且引用的部分又不构成一个句子时,应直接把文献标注码标注在相应的词或词组的右上角。
例如: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1]的对比如下。
按照1960-199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所得的数据[1]推算,我国每年…。
⑤出现连续编码的,将序号放在一个方括号内,不连续时用逗号,连续时用讫号“-”。
例如:放炮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3]。
放炮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5,90]。
⑥图、表的标注处理
如需对图表进行标注,则只应标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不应出现在图内;在表注中标注,如果表中内容需要参考文献,可将参考文献序码置于方括号中。
例如:图1 HFACS模型[1]
表1 不安全动作的定义[1]
Heinrich(1931)
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表现[2]。
傅贵(2013)
引起当次事故或与当次事故发生有重要关系的动作[3]。
⑦正文直接引述文献时,整句结尾不再用上角标形式标注。
例如:文献[3]认为,……。
(3)标注的位置
①文献[1]指出;文献[2]认为……。———这是最简单的情况,即“[l]”“[2]”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能读出来),只有紧跟着“文献”2字并不排成上角标这一种形式。
②王xx指出,……[3];张xx认为……[4]。———“[3]”“[4]”放在句末点号〔这里分别是分号和句号)之前。也可排为王xx[3]指出,;张xx[4]认为……。这2种形式可取其一。
③陈x“x认为”,……。……。[5]笔者认为。———陈 x“x认为”的内容包含了 2 个句子。“[5]”(上角标)应放在最后一个句号之后,表示这2个句子都是文献[5]中的引文。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取如下的形式。陈xx[5]认为:……。笔者认为……。若如此就会有歧义,即第2个句子是不是陈xx认为的内容还要读者去分辨。此外,这里,若“认为”后不是冒号而是逗号,那么,“认为”的内容只能是在第 1 个句号之前。
顺便指出,“认为”“指出”之后的内容如果是原文原话,就应当加引号;而引用的仅是原文献的意思,则不加引号,如以上各例。
参考
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
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