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時間過程分析: 我們需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才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響應時間。我把整個過程分三個部分:呈現時間,數據傳輸時間和系統處理時間。 呈現時間 其實主要說的瀏覽器對接收到數據的一個處理展示的過程。幾年前大家都在用IE,如果頁面顯示比較慢,我們肯定不會怪罪IE,只會怪罪電信運營商的網速 ...
測試圖數據庫:邊的插入,遞增並發量, 並發平均響應時間比 的並發的平均響應時間還要大 並發的 用戶響應時間是 . ,平均響應時間怎么就是 . 了 一共兩個問題 老哥告訴我是網絡的原因。我打算晚上重新跑一次。反正這組數據不可用 這個結果是跑另一個API的結果 ...
2019-12-20 18:38 0 896 推薦指數:
響應時間過程分析: 我們需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才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響應時間。我把整個過程分三個部分:呈現時間,數據傳輸時間和系統處理時間。 呈現時間 其實主要說的瀏覽器對接收到數據的一個處理展示的過程。幾年前大家都在用IE,如果頁面顯示比較慢,我們肯定不會怪罪IE,只會怪罪電信運營商的網速 ...
在上一節中,我們講到吞吐量,做為一個用戶你可以對吞吐量毫不關心,但響應時間卻是用戶感受系統性能的主要體現。 從用戶角度來說,軟件性能就是軟件對用戶操作的響應時間。說得更明確一點,對用戶來說,當用戶單擊一個按鈕,發出一條指令或在web頁面上單擊一個鏈接,從用戶單擊開始到應用系統把本次 ...
響應時間=網絡傳輸時間(請求)+服務器處理時間(一層或是多層)+網絡傳輸時間(響應)+頁面前段解析時間 響應時間=呈現時間+網絡傳輸時間+服務器端響應時間+應用延時時間 呈現時間 其實主要說的瀏覽器對接收到數據的一個處理展示的過程。幾年前大家都在用IE,如果頁面顯示比較慢 ...
做性能測試先要懂性能, 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作為性能測試過程中兩大重要指標之一是我們必須關注的。 從用戶角度來說,用戶最討厭等待。在大量的處理環境中,超過3秒以上的響應時間將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
使用Jprofiler監控分析案例 一、cpu負載過高:http://localhost:8080/PerfTeach/CpuTopServlet?id=1 cpu消耗高的可能原因1、使用了復雜的算法,比如加密、解密2、壓縮、解壓、序列化等操作3、代碼bug,比如死循環 ...
一、 性能測試需求分析 1.1 性能測試需求內容性能測試需求應包括以下內容:a) 測試場景及用例,用例訪問URL;b) 目標接口方法的入參、出參;c) 外部依賴的服務細節;d) 關鍵數據: 數據量、高峰業務PV量e) 預期性能指標:響應時間、QPS、TPS ...
。 響應時間: 嚴格意義上說是從客戶端發送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受到服務器的返回結束。在我們測試環境中,客戶端和 ...
所謂響應時間的“2-5-8原則”,簡單說,就是 當用戶能夠在2秒以內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的響應很快; 當用戶在2-5秒之間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的響應速度還可以; 當用戶在5-8秒以內得到響應時,會感覺系統的響應速度很慢,但是還可以接受; 而當用戶在超過8秒后仍然無法得到響應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