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優先遍歷是連通圖的一種遍歷策略。其基本思想如下: 設x是當前被訪問頂點,在對x做過訪問標記后,選擇一條從x出發的未檢測過的邊(x,y)。若發現頂點y已訪問過,則重新選擇另一條從x出發的未檢測過的邊,否則沿邊(x,y)到達未曾訪問過的y,對y訪問並將其標記為已訪問過;然后從y開始搜索,直到 ...
一開始我是用c寫的,后面才發現廣搜要用到隊列,所以我就直接使用c++的STL隊列來寫, 因為不想再寫多一個隊列了。這次實驗寫了兩個多鍾,因為要邊寫邊思考,太菜了哈哈。 主要參考《大話數據結構》這本 ...
圖的存儲結構相比較線性表與樹來說就復雜很多,對於線性表來說,是一對一的關系,所以用數組或者鏈表均可簡單存放。樹結構是一對多的關系,所以我們要將數組和鏈表的特性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存放。 那么我們的圖,是多對多的情況,另外圖上的任何一個頂點都可以被看作是第一個頂點,任一頂點的鄰接點之間也不存在 ...
測試用例: 8 9v1 v2 v3 v4 v5 v6 v7 v8v1 v2v1 v3v2 v4v2 v5v3 v6v3 v7v4 v8v5 v8v7 v6v1圖(b) 8 7v1 v2 v3 v4 v5 v6 v7 v8v1 v2v1 v3v2 v4v3 v6v4 v8v6 ...
//深度優先遍歷由遞歸實現。也可用棧來實現(與BFS隊列操作類似)。 //廣度優先遍歷由隊列實現。需要先讓開始進行遍歷的頂點入隊,再進行出隊,但是出隊需保存出隊的結點序號值作為表頭,用於遍歷該層,並同時將輔助數組visisted_B[v]置為1,以表示已經訪問,然后根據鄰接表 ...
學習了圖的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遍歷,發現不管是教材還是網上,大都為C語言函數式實現,為了加深理解,我以C++面向對象的方式把圖的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遍歷重寫了一遍。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代碼: 運行結果為: ...
輸入樣例:給定圖如下 在關於bfs的代碼編寫的時候發現了自己 ->操作符和 .操作符亂用,下面作出說明: 比如你有這個結構體: 那么使用如下: 也就是說你用結構體定義了一個實體,那么這個實體要引用他里面的成員,就用.操作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