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socket處理大數據量傳輸的時候會產生粘包和半包問題,有的時候tcp為了提高效率會緩沖N個包后再一起發出去,這個與緩存和網絡有關系。 粘包 為x.5個包 半包 為0.5個包 由於網絡原因 一次可能會來 0.5/1 /2/ 2.5/ 。。。。個包 當接收到時 要先看看那這個包中有 ...
大家在使用SOCKET通信編程的時候,一般會采用UDP和TCP兩種方式 TCP因為它沒有包的概念,它只有流的概念,並且因為發送或接收緩沖區大小的設置問題,會產生粘包及半包的現象。 場景: 服務端向連續發送三個 HelloWorld 三次消息無間隔 ,那么客戶端接收到的情況會有以下三種: HelloWorld HelloWorld HelloWorld 客戶端接收三次 HelloWorldHello ...
2014-05-27 14:46 0 2749 推薦指數:
一般在socket處理大數據量傳輸的時候會產生粘包和半包問題,有的時候tcp為了提高效率會緩沖N個包后再一起發出去,這個與緩存和網絡有關系。 粘包 為x.5個包 半包 為0.5個包 由於網絡原因 一次可能會來 0.5/1 /2/ 2.5/ 。。。。個包 當接收到時 要先看看那這個包中有 ...
最近項目遇到socket服務端接收報文不全的問題,與其客戶端約定的是報文長度+報文體。然而當客戶端數據量大的時候,用分包發送,導致服務端報文日志接收不完整,於是想着先讀出包體長度,再讀出包體,不夠就一直讀,部分代碼如下: 這樣server端接收到的都是 ...
關於Tcp封包 很多朋友已經對此作了不少研究,也花費不少心血編寫了實現代碼和blog文檔。當然也充斥着一些各式的評論,自己看了一下,總結一些心得。 首先我們學習一下這些朋友的心得,他們是: http://blog.csdn.net/stamhe/article/details/4569530 ...
關於Tcp封包 很多朋友已經對此作了不少研究,也花費不少心血編寫了實現代碼和blog文檔。當然也充斥着一些各式的評論,自己看了一下,總結一些心得。 首先我們學習一下這些朋友的心得,他們是: http://blog.csdn.net/stamhe/article/details/4569530 ...
在 Java 語言中,傳統的 Socket 編程分為兩種實現方式,這兩種實現方式也對應着兩種不同的傳輸層協議:TCP 協議和 UDP 協議,但作為互聯網中最常用的傳輸層協議 TCP,在使用時卻會導致粘包和半包問題,於是為了徹底的解決此問題,便誕生了此篇文章。 什么是 TCP 協議 ...
一、TCP 協議是流式協議 很多讀者從接觸網絡知識以來,應該聽說過這句話:TCP 協議是流式協議。那么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謂流式協議,即協議的內容是像流水一樣的字節流,內容與內容之間沒有明確的分界標志,需要我們人為地去給這些協議划分邊界。 舉個例子,A 與 B 進行 TCP 通信 ...
處理原理: 半包:即一條消息底層分幾次發送,先有個頭包讀取整條消息的長度,當不滿足長度時,將消息臨時緩存起來,直到滿足長度再解碼 粘包:兩條完整/不完整消息粘在一起,一般是解碼完上一條消息,然后再判斷是否有剩余字節,有的話緩存起來,循環半包處理 客戶端接收代碼 ...
轉自:http://www.cnblogs.com/jiangtong/archive/2012/03/22/2411985.html 關於Tcp封包 很多朋友已經對此作了不少研究,也花費不少心血編寫了實現代碼和blog文檔。當然也充斥着一些各式的評論,自己看了一下,總結一些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