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路由協議


常見的路由協議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內部網關協議
內部網關協議(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適用於單個ISP的統一路由協議的運行,一般由一個ISP運營的網絡位於一個AS(自治系統)內,有統一的AS number(自治系統號),用來處理內部路由。

RIP、IGRP(Cisco私有協議)、EIGRP(Cisco私有協議)、OSPF、IS-IS等都是內部網關協議。

1、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
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內部網關協議,主要用於規模較小的網絡,比如校園網以及結構較簡單的地區性網絡。對於更為復雜的環境和大型網絡,一般不使用RIP。
RIP是一種基於距離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協議,它通過UDP報文進行路由信息的交換,使用的端口號為520。其使用跳數來衡量到達目的地址的距離,為了限制收斂時間,RIP規定度量值(該值等於從本網絡到達目的網絡間的路由器數量)為0到15之間的整數,大於等於16的跳數將會定義為網絡或主機不可達,因此RIP不適合大型網絡。
RIP有兩個版本:RIP V1(有類別路由協議)和RIP V2(無分類路由協議)。

2、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ol):內部網關路由協議。
屬於Cisco的私有協議,最大跳數默認為100,現已被Cisco獨立開發的EIGRP協議取代。

3、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屬於鏈路狀態路由協議,OSPF提出了“區域(area)”的概念,每個區域中所有路由器維護着一個相同的鏈路狀態數據庫 (LSDB),其使用鏈路狀態數據庫,通過最短生成樹算法(SPF算法)計算得到路由表,因此其收斂速度較快。目前OSPF協議在各種網絡中廣泛部署,目前針對IPv4協議使用的是OSPF Version 2(RFC2328);針對IPv6協議使用OSPF Version 3(RFC2740)。

4、IS-IS(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路由協議。
屬於鏈路狀態路由協議。與OSPF協議相似,其使用最短路徑優先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進行路由計算。

二、域間路由協議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界網關協議。
為了維護各個ISP的獨立利益,標准化組織制定了ISP間的路由協議BGP,其用來處理各ISP之間的路由傳遞。
與內部網關協議不同的是,其不在於發現和計算路由,而在於控制路由的傳播和選擇最佳路由。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adson1987」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adson1987/article/details/93169555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