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內容開始------------
簡介:
家里也有一個PVE服務器。
一塊固態,裝系統,裝虛擬機。
另一塊機械考慮做存儲吧,至少可以數據恢復。
但是經歷了一次系統崩潰,重裝系統以后,虛擬機,數據都沒了,只能重新初始化磁盤。
大實驗室里有4路PVE集群,用的CEPH做分布式存儲,沒有這些問題,數據都存兩份,生產環境可能存三份。
家庭實驗室怎么辦呢?
探索一下目錄存儲模式吧。
一:目錄存儲模式后端
Proxmox VE 可以使用本地目錄或本地安裝的共享進行存儲。目錄是文件級存儲,因此您可以存儲任何內容類型,例如虛擬磁盤映像、容器、模板、ISO 映像或備份文件。
此后端假定底層目錄與 POSIX 兼容,但僅此而已。這意味着您無法在存儲級別創建快照。但是對於使用qcow2文件格式的 VM 映像存在一種解決方法,因為該格式在內部支持快照。
二:分區
我的磁盤是/dev/sda。
fdisk /dev/sda,根據提示,分為一個分區即可。
三:掛載
我習慣掛載到/storage目錄。
編輯/etc/fstab掛載到PVE
四:創建目錄
在數據中心創建目錄,不要再PVE主機創建。內容當然全都有了。
五:測試安裝虛擬機
默認存儲位置一個系統盤
目錄存儲創建一個數據盤
以后還能擴大數據盤
可以看到掛載的qcow2磁盤鏡像了。
六:測試刪除掛載
重裝系統也麻煩,硬盤sdb1是可以重新掛載的,不用重新初始化。
停止了第一個虛擬機,把這個硬盤再掛載到第二個test虛擬機去吧。
七:測試導入
1.導入命令
qm importdisk 101 /home/qcow2/openmanage_enterprise.qcow2 local-lvm
qm importdisk id /home/qcow2/openmanage_enterprise.qcow2 儲存的目錄,默認是 local-lvm
2.說明
qm importdisk [虛擬機ID] [qcow2文件在宿主機的路徑] [存儲目錄,默認是local-lvm,本例是storage]
3.導入效果
4.導入為qcow2格式
qm importdisk 101 /storage/images/100/vm-100-disk-0.qcow2 storage --format=qcow2
導入成為qcow2的格式。
5.備注
不指定格式,會導入變成raw格式,據說qcow2格式可以快照,那舊用--format=qcow2指定格式。
還要記得啟用一下未使用磁盤。
八:測試重新掛載
1.掛載命令
qm set 300 -virtio1 (或者-ide1、 -sata1 、-scsi1) test:300/vm-300-disk-0.qcow2
2.掛載說明
qm set [目的虛擬機ID] [虛擬磁盤類型,ide stat scsi] [存儲目錄,本例是storage]:(注意冒號)[qcow2文件所屬虛擬機ID,也就是目錄名]/[文件名]
3.掛載效果
4.說明
這就掛載上去了,小磁盤測試無所謂,importdisk也好,set也好,都挺快的。
總結:
磁盤掛載上去了,分區目錄掛載自己去編輯/etc/fstab吧,我用的fedora,配套使用cockpit,掛載很方便。
家庭服務器使用PVE后,如果重裝系統,數據如何保留確實是沒考慮過,所以上次折騰壞服務器以后,就有了這篇文章。
不需要使用什么高級存儲技術,就用目錄存儲吧,省的重裝系統,又要初始化磁盤。
導入和掛載各有優勢:
導入優勢:源文件不動,劣勢:導入需要復制一遍到自己應該在的位置,存儲容量直接翻倍,雖然可以刪,大的虛擬磁盤導入應該比較慢。
掛載優勢:掛載速度快,秒完成,劣勢:源文件直接掛載進入虛擬機,數據風險較大,存儲位置不是系統默認,估計以后維修可能會造成目錄錯誤,可以通過復制移動等方式讓目錄和文件名更符合PVE自建虛擬機虛擬磁盤路徑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