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的秘密:泛音


原色配比決定色彩

image
以色彩為例,比如你看到上面這些顏色,你會認出它們都是:紅色。

都是紅色,為什么又不太一樣?
因為組成顏色的原色的配比不同,原色有:

【紅、綠、藍】或【青、品、黃、黑】

泛音配比決定音色

對於音色,也一樣,不同樂器演奏的《愛在西元前》,你能聽出是鋼琴、小提琴或吉他的聲音。
image

也就是,同樣是彈do這個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相同的音高的音色可以不同。

為什么會這樣呢?
與原色類似,這涉及到了泛音這個概念

我們人耳朵能感知不同的音色,主要是因為泛音的成分不同。

那泛音是什么呢?
簡單說,就是當你在用一根琴弦彈do音(基音)的時候,這根琴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也會振動,它們也會產生聲音,這些聲音就是泛音。

泛音的音量遠比基音小,即使集中注意力去傾聽,想要完全地分辨出音高也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人類的耳朵卻能聽出各種泛音混合的情況,這樣就能夠把它們當作音色的不同去認識。

自然界存在的音幾乎都是由基音+泛音所構成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控制泛音的配比,也就能控制音色。

泛音的規律:頻率每翻一倍,高一個八度

音高我們用Hz來表示,國際上樂器的基准音一般是440Hz的la

如果440Hz是基音的話,那么440Hz兩倍頻率的音稱為第2泛音,三倍頻率的音稱為第3泛音,n倍就叫作第n泛音。

以do為基音的泛音列如下
image

兩個音頻率比越簡單,契合度越高

為什么唱歌有時和伴奏不搭?
比如有些歌你要么起高一點,要么低一點才能和伴奏音樂配合,要不聽着總感覺很別扭。

為什么呢?
這里就涉及到了一個和聲的概念,如果你起的調正好是八度、五度、四度的話,才能聽着比較好聽。

聲音的頻率配比越簡單,契合度越高。
1:2(八度)是最簡單的,其次是2:3(五度),然后是3:4(四度),也就是說,契合程度

8度>5度>4度

當你用這幾個度數去和背景音樂和聲時,就會比較好聽。

原理大概說一下:
簡單說,當你彈C的時候,高八度的C會響起,更更高八度的C也會響起,音量依次減小。
但是如果兩個不同度的C一起彈,它們分別產生的泛音就能重合在一起,出現1+1大於2的效果,俗話說有很好的共鳴。
配比越簡單,共鳴效果效果越好。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