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來看抓包的定義:
什么情況下要抓包呢?
包:數據包
抓包:用特定的工具獲取客戶端與服務端發送和返回的數據包。目的是分析數據包的內容與協議,從而來判斷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什么情況下需要抓包?
1.開發要你重現bug,截取數據,定位問題的時候
2.判斷一個問題是前端bug還是后端bug的時候
3.開發要你做接口測試,但又不沒給你接口文檔的情況--》方法,接口地址,傳遞參數,頭部,返回內容
4.在不修改任何環境的情況下,修改返回的結果,即通常說的mock--》模擬接口
Fiddler抓包工具與其他工具對比
除了Fiddler可以抓包之外呢,還有很多其他的工具可以抓包
抓包工具:wireshark、fiddler、httpwatch、charles、chrome開發者工具(F12)

那么在這一塊,我們為什么選擇Fiddler進行抓包,可以看一下它的比較。
首先第一個Fiddler它的優勢,獨立運行,第二個支持移動設備(是否能抓移動APP的包,)在這一塊的話wireshark、httpwatch就不支持,因此在這一塊就可以排除掉前連個,因為我們有時候去進行測試的時候,除了測web端,也會要去測app端,在企業里經常去要做的事情。
然后Fiddler是免費的,charles是收費的。當然我知道大家都能夠各顯神通,做壞事的時候,記得帶上你的負罪感。
當然你選擇這個免費工具的前提是,它滿足你的需求,能夠解決你的問題,並不是說我隨便找一個不能解決我問題的工具,這個肯定是不行的,至於說在這一塊想去用一下wireshark、httpwatch可以自行去下載使用,我們今天主要分享Fiddler。(需要軟件測試相關安裝包,可以微信公眾號主頁點擊領取資料,安裝包,教程都給你准備好了,免費)
我們來講一下抓包原理,其實原理這個東西,你真正理解了就很簡單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在平時我們去訪問一些網站的時候,客戶端理解為自己的電腦PC,去發送一個請求,比如網站地址 ,通過網絡發送給了服務端,服務端接收到你的請求,對請求進行處理,然后將這個數據進行返回。

發送請求 (輸入關鍵詞程序員一凡)

(服務端) 返回數據

你的請求跟你的響應,都會通過這個抓包工具(代理)因此我們在中間能夠看到數據,發送過的數據經過了我,返回的數據也經過了我。這個是就代理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