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解讀:(此三句,為三個認知層次,一個比一個高。)
見:認識和理解
見自己:認知自己,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等;雖然自己是高手,但自己爭強好勝心中無人;心中容納自己,心中不容納他人;不容人;
見天地:自己是高手,但是見識過更高層次的人,自己內心主動接受了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存在;心中容納自己,心中也容納他人;容人;
見眾生:無私;不參雜個人的情感,客觀地認知世界和面對世界;以中立的視角看待眾人,不高不低,人只是人而已,“見眾生”,猶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心懷萬物(心中不以人為中心去觀察和認識世界;心中無自己,心中無他人);萬物平等(無為)。
二、參考資料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44771
見:是了解和面對。
見自己:了解自己,面對自己容貌,面對自己的性格,面對自己的技不如人,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能夠達到什么高度。
見天地:看過這個世界,最起碼了解。知道有龐大如藍鯨的生物存在,也知道蜉蝣之於天地是多么渺小。知道世間有多牛逼的人存在,也知道有人低到了塵埃里,默默無聞,任人踩踏。這樣才能讓自己謙和,不會狂妄自大,也不會妄自菲薄。
見眾生:面對別人的過失和強大,能放得下恩怨情仇,放的下錯過和失去的人。宮二說她見過自己也見過天地,卻沒見過眾生,因為她還不能放下葉問。蘇軾應該也是沒放下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見,見眾生是最難的,蘇軾可以面對所有的苦難,唯獨放不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