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os | 家系研究


問題:

  • Trios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假設
  • Trios分析應用的場景?
  • Trios與其他方法相比的優缺點
  • Trios研究的經典案例

 

Trios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假設

從醫院的病例開始,我們收集了一些特病表型的病人,不知道致病原因pathogenesis,有可能是遺傳病genetic,也有可能是外在因素導致的environmental。

最開始的探索手段就是,測序,然后找編碼區序列的變異,是否有能定位到的失活蛋白,然后去小鼠里驗證,如果該疾病就是由一個基因導致的,那就叫做單基因病。

 

致病突變的必要條件——家系遺傳共分離

如果一個變異是導致某種單基因病的,那么患者一定是以致病方式攜帶(比如對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就是雜合攜帶,對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就是純合或復合雜合方式攜帶),而其沒有患病的家族成員(比如其父母)則應該是以非致病方式攜帶(比如對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就是不攜帶的野生型,而對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就是雜合攜帶或不攜帶)。這種在一個家系里,相同表型和基因型的連鎖綁定,以及不同表型和基因型的明確區分,被稱為遺傳學共分離。

遺傳學共分離現象為判斷變異的致病性提供了重要依據。

 

Trios分析應用的場景?

高效篩選病人群體里的致病的編碼區突變,找到直接與疾病關聯的基因。

 

Trios與其他方法相比的優缺點

傳統的遺傳病基因檢測,由於成本原因,大多是先檢測先證者的編碼區序列,如果發現了可疑的變異,再用Sanger測序驗證其父母是否攜帶該變異,進而判斷是否存在遺傳共分離,這可以叫做“單人再驗證”模式。

家系(Trios)模式則是一次同時對先證者及其父母進行NGS檢測,對先證者的每一個變異都進行三人的平行比對,看是否符合共分離。

 

與GWAS比

sample size太小,只能鑒定出特定家系里面的致病突變,這些突變可能是非常rare的coding突變。

 

Trios研究的經典案例

Nature:量化父母年齡對子女新發遺傳突變的影響

Nature Genetics | Trios模式的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揭示疾病新機制 

Causal inference in genetic trio studies

 

參考: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