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雲計算基礎


1、什么是雲計算

定義:集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外提供服務。

 

2、雲計算特點

特點:(1)按需自助服務 (2)廣泛的網絡接入。電腦端、手機端等都可接入,只要有網絡就可以。

           (3)資源池化。 如何理解資源池化?

    

    如上圖。假設公司購買了3台物理服務器,配置都是8C16G。公司運行着很多系統,如果單獨部署,假設把財務所用的金蝶軟件放在一台物理服務器上,把HR用的人力資源系統和業務所需的系統都分別放在一台物理服務器上,那么設想一下會造成什么現象呢?

  (1)首先造成的就是資源浪費,假設人力資源系統所需資源很小,2C4G完全可以滿足業務需求,那么物理服務器剩余的所需資源就一直處於空閑狀態,這就造成了資源浪費。

  (2)其次造成的問題是資源分配不均衡。假設業務系統白天一直在跑着各種各樣業務,所需資源較高,即使8C16G的物理服務器可以承載所需資源,也存在物理服務器滿額再跑的情況,就會造成業務系統卡頓的情況。與此同時,人力資源所在的物理服務器很多資源處於空閑狀態。這就造成了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

 

有人在此會提出,為什么不把公司系統都放在一台物理服務器上?買一台高配置的比如32C64G的服務器,把所有系統全部署在這台服務器上,上述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存在單點故障的問題。設想一下,如果該服務器出現故障,那么整個公司的系統全部都會受到影響,導致公司系統完全癱瘓,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所以這個想法是不可行的。

 

虛擬化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使用虛擬化技術將物理服務器的資源虛擬化,從而提供一個一個單獨的虛擬機,既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分配,也不存在單點故障的問題。虛擬化技術有很多,例如VMware,XEN,KVM等,通過虛擬化技術,可以使物理服務器具備虛擬化能力。所以我們說雲計算技術是建立在虛擬化技術之上的。假設該公司要實現虛擬化, 既用了KVM技術,也用了XEN技術,既不好管理,也很雜亂。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雲計算平台這一層,實現異構功能,即不管底層使用什么虛擬化,都可以將所有的虛擬化資源聚攏在一起,一起對外提供服務,這就是資源池化,也可以說資源池化是通過雲計算平台實現的。最常用的雲計算平台就是Openstack平台,openstack是通過源代碼來實現的,是目前最火的雲計算管理平台之一。

 

(4)快速彈性伸縮。如果一個業務系統部署在一台虛擬機上,當業務量突然急劇增加資源不夠用時,可以快速自動分配資源給到這台虛擬機,當業務量減小時,可以在將資源分走,從而實現彈性伸縮。

(5)可計量服務。即按需付費,用多少資源付多少錢。

 

3.雲計算的部署模式

(1)公有雲。出租給公眾的大型的基礎設施的雲。例如,公司的所有業務包括數據庫等全部跑在租用的阿里雲上,這就是典型的公有雲應用場景。

(2)私有雲。企業利用自有或租用的基礎設施自建的雲。例如企業購買很多物理服務器自用,購買虛擬化軟件實現虛擬化對資源進行自我管理,這就是私有雲。

(3)混合雲。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部署模式組成的雲。例如一家企業將自己的核心業務部署在自己搭建的私有雲上,將一些不太重要的業務部署在公有雲上,這就是混合雲。

(4)社區雲/行業雲。為特定社區或行業所構建的共享基礎設施的雲。即針對某一行業的全套的雲計算解決方案。例如教育雲,政務雲等。

 

4.雲計算的服務模式

(1)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礎設施即服務。

(2)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務。

(3)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軟件即服務。

 

 詳見上圖。但是其實現在在具體應用場景中,Iaas、Paas、SaaS的區分並沒有那么嚴格的界定。上圖只是讓大家可以更好的區分雲計算所提供服務的概念。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