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點就是業財一體化,數字化時代的業財一體化呈現出哪些特點,企業應該怎么做?本文從四個方面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信息化時代的業財一體化
一直以來,業財一體化都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從2000年左右開始,業財一體化主要通過ERP系統來實現。
由於信息化更強調管理和監控,ERP系統也偏重於以財務為核心,這導致了業財一體化項目往往不重視對業務的賦能。同時,由於ERP的最終產出主要是財務數據,因此業財一體化建設很容易變成由財務部門支持和主導的項目。在信息化時代,消費者市場變化相對緩慢、傳統企業普遍采用大兵團協同作戰,各部門按流程依次作業。
因此,業財一體化系統更強調流程的穩定性和數據的准確性。
由於企業內部遠離市場,業務部門普遍缺乏經營分析的意識。再加上ERP系統不擅長賦能業務,最終導致大部分的業財一體化只是實現了財務核算,較少涉及經營分析的功能。
比如,經營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項是進行成本費用的分攤。從分攤原則上來說,費用需要按照受益主體與受益程度按比例拆分。
比如,某一次會銷的費用,因為用於支撐A、B產品的銷售,那么該筆費用理應由A、B產品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攤。同時,為了支撐對A、B產品所屬銷售團隊的費用分析,該筆費用還需要分攤到產品對應的銷售團隊。但在實際情況中,由於業務部門不願意做這樣的分攤,或者由於ERP系統功能的限制,往往不會實現類似費用的自動收集與分攤功能,僅僅由財務人員錄入財務憑證以滿足財務核算的要求。
在信息化時代,系統建設采用項目制。一旦系統上線就進入運維階段,項目建設團隊就地解散或轉移到新的項目。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業財一體化項目無法自我進化,始終停留在財務核算層面。信息化時代的業財一體化特點總結如下:
二、數字化時代的業財一體化
在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加速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在讓消費者快速了解新產品的同時,也大大縮短了新產品的生命周期。
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企業不得不加速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也越來越強調一線的機動性,以及對業務的賦能。
比如,以前整個公司一年出一款新產品,產品盈利分析可以持續數月,相關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可以緩慢處理。而現在如果要每個部門每季度出一款新產品,那么就必須給業務部門提供快速、便捷的產品盈利分析能力。
這客觀上要求業財一體化不能僅僅停留在財務核算的層面,需要更多站在業務分析的層面,為業務部門賦能。同時,由於市場在迅速變化,業務部門的需求也在不斷調整和優化。因此,業財一體化系統必須以產品的形式不斷迭代,持續響應業務部門變動的需求。
數字化時代的業財一體化特點如下:
三、未來的業財一體化系統方案
過去的ERP系統強調用一個系統滿足從業務到財務的所有需求,這種大包大攬的方式對系統的要求太高,最終的結局往往是達成妥協,勉強實現對業務的支撐。
因此,未來的業財一體化系統一定是松耦合的、由多個獨立的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構成,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單一系統的壓力。但是這樣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即系統集成難度大幅增加。同時,業務系統離開了財務系統的剛性約束,也導致了業務數據錯誤率的大幅增加,解決辦法是構建一個財務數據中台系統(后文簡稱財務中台)。承擔財務規則提供、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的功能。
由於不再受財務規則剛性約束,也不用過多處理數據,因此業務系統可以獲得最大化的靈活度,快速滿足業務變化的需求。而由於財務中台對所有業務系統的數據都進行了校驗、轉換和整合,因此財務核算系統和經營分析系統將得到統一、准確的數據,加快財務核算和分析的速度。
整體架構示意圖如下:
四、財務中台建設要點
僅僅搭建好財務中台的架構,並不能保證業財一體化正常運轉。要實現賦能業務、支撐財務的目標,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 CEO親自關注
財務中台建設涉及面較廣,可能涵蓋公司的所有業務部門,以及HR、行政、財務等部門,因此協調難度非常大,CFO未必擁有足夠的職權和權威。
在所有協調工作中,業務部門的協調難度往往是最大的。特別是在業務線繁多、系統迭代速度快、權力相對下放的互聯網公司,協調業務部門是整個財務中台建設難度最大的工作。
如果CEO沒有精力親自關注,也建議指定一名業務系統總負責人,由其協同CFO建設財務中台,並定期向CEO進行匯報。
2. 培養業務領導的經營意識
財務中台的最大意義並非方便財務核算,而是讓經營決策更為智能。如果業務部門的領導只關注運營數據如GMV、客戶數等,不考慮產品的盈利模式和方法,那么這樣的領導並不具備全權負責一個產品應有的素質,財務中台也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財務中台要給業務部門賦能,另一方面業務部門也要具備經營分析的意識和能力。雙劍合璧,神功乃成。
3. 業務部門需要保持與財務部門的溝通
為了賦予業務系統最大的靈活性,財務規則被抽離到了財務中台進行集中管理。雖然業務系統的錯誤數據可以被財務中台所識別和駁回,但是過多的駁回往往導致部門間協調工作的增加,也拉長了數據處理的周期。
因此,業務部門在進行產品迭代時,需要保持與財務部門的溝通,盡可能減少因為迭代導致的數據錯誤。當然,財務部門提供容易理解的規則也很重要,會一定程度上減少業務部門犯錯的可能性。
4. 配備獨立的財務中台產品團隊
在大部分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都存在協同上的困難。這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利益訴求的差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雙方認知和經驗上的差異。不管是要求一方主動為另一方考慮,還是要求一方掌握另一方的專業知識,從實踐來看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配備獨立的財務中台產品團隊則是一個不錯的方案。由於專注於財務中台,產品團隊更容易站在第三方的立場進行規則制定和工作協調。同時,由於不需要處理具體的業務或財務工作,中台產品團隊也更容易成為兼具業務和財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財務中台需要持續迭代,一個獨立的團隊有利於財務中台的長期建設。
5. 足夠抽象的規則體系
業務是動態發展和新增的,如果每一次的業務系統迭代和增加,都需要進行代碼級的調整,那么這樣的財務中台就不能適應業務快速迭代的要求。
因此,財務中台必須足夠靈活,能夠適應未知的業務和系統。
實現這一點的關鍵是建設一個足夠抽象的規則體系,即:輸入*規則=輸出。我們可以把“輸入”理解為業務數據的各種維度和屬性,比如“A產品的收款”,A產品可以理解為產品維度,收款可以理解為現金屬性,如果財務中台能夠自定義維度和屬性,那么就可以拆解並“理解”每一筆業務數據。
所謂規則,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什么樣的數據是正確的?”,另一個層面是“這一筆業務數據應進行怎樣的處理?”。因此,財務中台需要能夠自定義公式,並將公式嵌入到數據校驗和數據處理流程中。
6. 標准化API與自動化機制
為了最大化減少業務系統接入財務中台的工作量,財務中台需要建設豐富的標准化API。同時,由於涉及眾多業務系統和業務團隊,為了減少溝通協調的工作量、更加及時地處理問題,自動化機制建設也非常重要。比如,錯誤數據除了通過接口返回,也可以自動生成並發送通知郵件,提醒相關人員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
五、結語
業財一體化的本質是為業務賦能,我們始終要遵循這一原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中國信息化建設的主題仍將是“解耦”。可以預測,曾經作為業財一體化系統代表的ERP,未來也將進行“解耦”,而財務中台,則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