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NFT?


file

我有一個年輕朋友,最近買了一個數字藝術品,9百多入手,幾周后賣掉,賺了7萬多,他告訴我這個東西叫NFT。
2021年twitter創始人傑克.多西將自己發布的第一條twitter通過NFT以250萬美元賣出,它長這樣
file

2021年一個由計算機生成的名為《CryptoPunk 7804》的圖片,通過NFT賣了756萬美元, 它長這樣
file

2021年藝術家Mike Winkelmann通過NFT以6930萬美元賣了一幅名為《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的拼圖畫,它長這樣
file

此類天價的拍賣和交易自2017年以來還有很多,它們有些可以稱為藝術品,有些則更像是行為藝術。而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買家都不會收到真正的實物。買家實際獲得的是一個記錄在NFT上的一個令牌,說直白點就是一串文本而已,而這個令牌可以讓購買者獲得這個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這多少聽起來有點玄乎。

那NFT是啥?為啥有這么多人趨之若鶩,它是不是一場泡沫和炒作?

NFT (Non-fungible token) , 中文譯作 非同質化代幣, 要弄懂NFT,首先得弄懂區塊鏈。區塊鏈的實現運用了大量數學、密碼學的知識。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我們只需要明白區塊鏈具有以下兩個重要特征

  • 分布式賬本
  • 無法防篡改

分布式意味着,沒有一個組織或個人獨占賬本,它是由全世界許許多多的計算節點共同維護的。任何一個記錄到該賬本的交易,都無法被任何個人或組織篡改。

區塊鏈最初也是最著名的應用,應屬比特幣,目前市值7千多億美元。比特幣在區塊鏈這個分布式賬本上記錄的是貨幣的往來。而這個賬本,也可以用於記錄任何其它的信息,比如張三有一個圖片名為JPG,將一個“JPG圖片賣給李四” 這句話,作為交易的內容發送給李四,記錄在賬本上。由於賬本的不可篡改性,那么張三永遠無法抵賴,它鐵證如山,這就是NFT,它像淘寶一樣,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彼此陌生的兩人能夠互信,從而完成任何交易,只是淘寶是中心化的,而NFT是去中心化的。

具體到平台上交易的東西有多值錢,不取決於交易平台,而是被交易的東西本身的價值。一個藝術品之所以值錢,其存在的社會等式應該是“作者整個人生的故事性+其表達的思想或理念+其作品的稀缺性 = 有人認可” ,就像別人再怎么模仿畢加索的畫,都不可能跟真跡一樣值錢,因為畢加索整個人的故事性,以及其作品的稀缺性是獨一無二,舉世聞名的。而現在的NFT,則反過來,其上交易的數字作品並不是大師作品,但一旦通過NFT這個媒交易就價值連城了。甚至NFT上交易的許多作品,並不那么藝術,其作者名不見經傳。交易的作品沒有稀缺性,未購買《CryptoPunk 7804》的用戶,從網上獲取到的copy跟原圖一模一樣,當然唯一不同的時,NFT證明了購買者的權利。至於作品的故事性,這場操作本身都比作品更有故事。所以本質上,現階段的NFT數字藝術品交易,就是泡沫。

NFT就像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彼時只要在一個公司的名字上添加“e-”前綴或是“.com”的后綴,就會受到市場的吹捧,從而股價飆升。但泡沫破滅后,互聯網依然存在,並且更加實質性的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便捷,改變了人類的溝通和生活方式,想想我們現在的學習、購物、娛樂等方方面面,無一不跟互聯網有關系。NFT未來則可能在權益證明或合約領域,顛覆現有的一些方式,比如買房買車,現在你需要買賣雙方進行一系列復雜的手續辦理、合同簽訂,而未來可能只要在NFT上登記一條交易信息即可。再比如網絡版權,一篇文章,一段音樂我們在發表之前,通過NFT進行記錄,證明其原創性。這些可能的場景會有很多,噱頭吸引到足夠的關注后,總會有人或公司想出更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希望泡沫早日過去,有益的改變早日到來。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西北偏北UP",記錄代碼人生,行業思考,科技評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