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先弄清這些Java的基本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死記硬背肯定是不行的,重在理解,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分別有哪些應用。
1、想想這些代碼中用到了哪些知識點,不要一味地照着書本敲代碼,而不去理解。
①Java編程語言,即語法
②Java文件格式,即各種文件夾、文件的后綴
③Java虛擬機(JVM),即處理*.class文件的解釋器
④Java應用程序接口(Java API)
2、學好集合框架
描述復雜數據結構的主要方式是集合框架。Java沒有指針,而是通過強大的集合框架描述數組、對象數組等復雜的數據結構。學好這些數據結構的描述方法對於應用程序編寫,特別是涉及到服務器方、3層結構編程至關重要。程序員在這個時候不能再用諸如數據庫結果集之類的結構描述數據了。
3、多線程需要理解機理
很多Java程序員熱衷於多線程程序編寫,認為是對邏輯能力的挑戰。其實在大量應用中根本就不需要編寫多線程程序,或者說大多數編寫應用程序的程序員不會去寫多線程程序。這是因為多線程機制都內置到基礎平台當中了。
程序員應該了解的是多線程原理和多線程安全,這對於今后准確地把握程序是至關重要的。

4、重視接口
在面向對象早期的應用中大量使用了類繼承。隨着軟件工程理論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了繼承的眾多缺點,開始努力用聚合代替繼承。軟件工程解決擴展性的重要原則就是抽象描述,直接使用的工具就是接口。接口近年來逐漸成為Java編程方法的核心。另一方面,就應用而言,大部分開發是建立在規范基礎之上的,不需要自己建立復雜的繼承關系和龐大的類。因此讀懂規范和用好規范已經成為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的首要任務,Java各項規范的主要描述手段就是接口。
5、JAVA的三個技術平台的關系
Java分為三個體系,分別為Java SE、JavaEE、Java ME。
java分兩部分編譯和運行。
javac:負責的是編譯的部分,當執行javac時,會啟動java的編譯器程序。對指定擴展名的.java文件進行編譯,生成了jvm可以識別的字節碼文件,也就是class文件,也就是java的運行程序。
java:負責運行的部分會啟動jvm加載運行時所需的類庫,並對class文件進行執行.一個文件要被執行,必須要有一個執行的起始點,這個起始點就是main函數。

6、掌握靜態方法和屬性
靜態方法和屬性用於描述某一類對象群體的特征,而不是單個對象的特征。Java中大量應用了靜態方法和屬性,這是一個通常的技巧,但是這種技巧在很多語言中不被頻繁地使用。
掌握JAVA代碼的基本格式
①Java注釋盡可能全面
②多次使用的相同變量最好歸納成常量
③盡量少的在循環中執行方法調用
④常量的定義可以放到接口中
⑤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選擇
⑥String,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
⑦包裝類和基本類型的選擇
⑧盡早的將不再使用的變量引用賦給null
⑨在finally塊中對資源進行釋放
⑩在HashMap中使用一個Object作為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