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性能測試指標 web網站測試性能指標 什么是QPS、TPS,吞吐量,並發數,響應時間等含義解釋是?Ta們的關系是什么,怎么計算QPS、TPS?


 

前言
性能測試指標是評估一個軟件系統是否滿足預期的一個標准。

常用的網站性能測試指標有:QPS、TPS、吞吐量、並發數、響應時間、性能計數器等。

 


 

並發數(Concurrent)
並發數(Concurrent)是指系統同時能處理的請求數量,這個也是反應了系統的負載能力。

指同一時間點對業務功能同時操作的用戶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嚴格意義上的並發,即所有的用戶在同一時刻做同一件事或操作,這時業務功能一般指同一類型的業務;另外一種並發是廣義范圍的並發,這種並發與前一種並發的區別是,盡管多個用戶對系統發出了請求或者進行了操作,但是這些請求或都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這時業務功能可能不是同一類型的業務。

 


 

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
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是一個系統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它的數值大小直接反應了系統的快慢。響應時間是指執行一個請求從開始到最后收到響應數據所花費的總體時間。

 


 

吞吐量(Throughput)
吞吐量(Throughput)是指單位時間內系統能處理的請求數量,體現系統處理請求的能力,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性能測試指標。

一段時間內應用系統處理用戶的請求數(以下介紹指單位時間內,也可以理解為吞吐率),這個定義考察點一般是系統本身因素;當然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內流經被測系統的數據流量,一般單位為b/s,即每秒鍾流經的字節數,這個定義的考察點既有系統本身因素也有網絡,外設等因素,也可以理解為除客戶端以外的測試環境及被測系統。

跟吞吐量有關:並發數、響應時間。

吞吐量的常用量化指標:QPS、TPS、HPS

QPS(每秒查詢數)
QPS:Queries Per Second,意思是每秒查詢率,是一台服務器每秒能夠響應的查詢次數(數據庫中的每秒執行查詢sql的次數),不能描述增刪改.

QPS(TPS),並發數、響應時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QPS(TPS)= 並發數 / 平均響應時間

 

TPS(每秒事務數)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意思是每秒事務數,具體事務的定義,都是人為的,可以一個接口、多個接口、一個業務流程等等。一個事務是指事務內第一個請求發送到接收到最后一個請求的響應的過程,以此來計算使用的時間和完成的事務個數。


HPS(每秒HTTP請求數)
HPS:Hits per Second 每秒點擊次數,是指在一秒鍾的時間內用戶對Web頁面的鏈接、提交按鈕等點擊總和。 它一般和TPS成正比關系,是B/S系統中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

 


 

TPS
TPS定義
TPS是Transaction per Second的縮寫,也就是事物數/秒。它是軟件測試結果的測量單位,一個事物是指一個客戶機向服務器發送請求飯后服務器做出反應的過程。
  客戶機在發送請求時開始計時,收到服務器響應后結束計時,以此來計算使用時間和完成的事物數,最終利用這些信息來估計得分。

以單接口定義為事務為例,每個事務包括了如下3個過程:

  a.向服務器發請求

  b.服務器自己的內部處理(包含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

  c.服務器返回結果給客戶端

  如果每秒能夠完成N次這三個過程,tps就是N;

如果多個接口定義為一個事務,那么,會重復執行abc,完成一次這幾個請求,算做一個tps。

 

TPS 性能測試中的作用
反映了系統在同一時間內處理業務的最大能力,這個數據越高,說明處理能力越強,描述(看到系統的TPS隨着時間的變化逐漸變大,而在不到多少分鍾的時候系統
  每秒可以處理多少個事物。這里的最高值並不一定代表系統的最大處理能力,TPS會受到負載的影響,也會隨着負載增加而逐漸增加,當系統進入繁忙期后,TPS會有所下降。)而在幾分鍾以后開始出現少量的失敗事物)

1、一個系統的吞吐量(承壓能力)與request 對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緊密關聯。單個request對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統接口、IO營銷速度越慢,系統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2、系統吞吐量幾個重要參數:TPS、並發數、響應時間(TPS = 並發數 / 平均響應時間)

3、利用TPS計算系統最高日吞吐量;

4、找出系統最高TPS和日PV,這兩個要素有相對比較穩定的關系。

5、通過壓力測試或者經營評估,得出最高TPS,然后跟進的關系,計算出系統最高日吞吐量。例如:B2B中文和淘寶對客戶群不一樣,這兩個客戶群的網絡行為不應用,他們之間的TPS和PV關系比例也不一樣。

 

TPS與響應時間的關系
1、TPS和響應時間在理想狀態下的額定值。如果20個入口,並發數只有10的時候,TPS就是10,而響應時間始終都是1,說明並發不夠,需要增加並發數達到TPS的峰值。

2、如果增加到100並發,則造成了線程等待,引起平均響應時間從 1 秒變成 3 秒,TPS也從20下降到9;TPS和響應時間都是單獨計算出來的,兩者不是互相計算出來的。

3、響應時間和TPS在宏觀上是反比的關系,但是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系。

 

TPS 總結
1、利用並發用戶數、期望響應時間,可以計算出TPS。

2、TPS只是用來計算的是期望值,性能測試過程中的TPS無法單獨作為性能指標。

3、TPS數據方位理論值贏在10-100之間,低於10和高於100都說明系統存在瓶頸點。

4、利用TPS與平均事物響應時間進行對比,可以分析事物數碼對執行時間的影響。例:當壓力加大,點擊率/tps曲線如果變化緩慢或者有平坦趨勢,很有可能是服務器開始出現瓶頸。

5、TPS是從客戶端角度審視服務器處理能力,不能證明TPS可以達到什么程度就能支持多少並發,兩者沒有必然聯系。

6、TPS會受到負載的影響,也會隨着負載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當系統進入繁忙期后,TPS會有所下降。

 


 

Jmeter聚合報告 Throughput
Throughput:分為網絡吞吐量和事務吞吐量,當作為事務吞吐量時,采用TPS來衡量。

Jmeter聚合報告中,Throughput是用來衡量請求的吞吐量,也就是TPS,TPS=樣本數/運行時間;我們定義的是TPS,不是QPS,如果沒有定義事務,會把每個請求作為一個事務。

 

 


 

CPU的利用率、吞吐量、響應時間 三者關系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BenjaminQA」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25305833/article/details/122018709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