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消費市場對於高畫質影音應用需求日益增加,HDMI Forum 於 2017 年底發布了 HDMI 2.1 的最新規格,其中最令人驚艷的新功能就是加入FRL (Fixed Rate Link)的傳輸模式,它可以說是顛覆了以往 HDMI 接口 傳送訊號的方式。HDMI 2.1 發布以前是使用TMDS (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傳輸差分訊號)的架構來進行訊號的傳輸,最高帶寬可達 18Gbps,可用來傳送 3840x2160p 60 等 4K 高畫質影像,而 FRL 模式的帶寬則提升到 48 Gbps,利用壓縮的方式則可傳送高達10K 分辨率的影像,而 FRL 是如何達成這樣的高帶寬呢?
圖一:HDMI 帶寬演進
關於 HDMI 信道傳輸的運作方式,在傳統的TMDS 架構下,是利用一個獨立的信道來傳送 Clock 訊號,但在 FRL 的架構中,將Clock 嵌入在 Data 的訊號中,再透過后續的 Clock Recovery 處里方式來解析出 Clock 的訊號(如圖二),如此一來就可以多一條信道來傳送影像訊號,帶寬因此便獲得提升。另一方面,在 FRL 架構下,導入新的物理層傳送方式,在 TMDS 使用的 8b/10b 編碼方式,而FRL 中是使用 16b/18b 的編碼方式(如圖三),進一步提升信道帶寬的使用率,讓通道可傳輸更高的分辨率及影像更新率,提供消費者更好的影音質量體驗。
圖二:HDMI 訊號信道示意圖
圖三:16b/18b 編碼轉換示意圖
由於在 FRL 架構下,是透過Link Training 的方式來決定當下是要用甚么速率來傳輸訊號,HDMI 2.1 FRL 模式定義了六種信道速率讓客戶設計產品的規格(如表一)。其中特別的是 FRL 模式依然保有 3 通道的傳輸方式,由於支持 HDMI 2.1 FRL 的產品需向下兼容 HDMI TMDS 模式,原有的 Clock 信道規格上可有較大通道衰減,為了 讓客戶能在既有的架構下也能支持 FRL 模式,所以才有 3 條通道的設計。
表一:FRL 速率與信道關系圖
在 HDMI 2.1 FRL 模式下,可以支持最高每條通道達 12Gbps,由於傳輸速率的提升,就會面臨到高速訊號在通道上更大的衰減,為了改善訊號的衰減,HDMI2.1 導入了更多樣化的 Equalizer 應用(如圖四)。
圖四:HDMI Equalizer 示意圖
在 Transmitter 端加入 Feed Forward Equalizer (FFE)的均衡器,由四種不同大小的 De-emphasis 和 Pre-shoot 值組成,如下圖五所示,Tx 端在 Link Training 時會使用 0=TxFFE0 的 FFE,若需要傳輸更高速率的訊號,Tx 會再經由 Link Training 來決定較高的 FFE 補償,以確保影音數據能完整傳送至 Sink 端。
圖五:HDMI Feed Forward Equalizer 模塊
Receiver 端則是使用 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及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不同數據速率的訊號可選擇使用不同程度的 CTLE,將經過了線纜損耗的訊號,在接收端更完整的被還原回來。圖七是訊號加上了FFE 與不同程度 CTLE 補償后的眼圖。
圖六:HDMI 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 模塊
圖七:訊號經過 FFE 與 CTLE 的補償
除了訊號傳輸的架構做了改變,在低速訊號 Display Data Channel (DDC)上傳輸的 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以及 Status and Control Data Channel(SCDC),都開放寫入原本 Reserve 的空間,來增加 FRL mode 新增的功能宣示,而這些低速訊號的溝通在 FRL 的 Link Training 過程中是極度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簡化的 Link Training 流程(如下圖八):
1. Source 讀取 Sink 的 EDID 確認是否支持FRL 模式,若無支持 FRL 模式則會回到 TMDS 模式
2. Sink 會透過寫入 SCDC Status Flags 中的 FLT_Ready 來告知 Source 可以進行 Link Training,當 Source 查詢到 FLT_Ready 值被設定后,即可設定要輸出的 FRL Data Rate,支持的通道數並設定相對的 TxFFE 值
3. Sink 會要求 Source 輸出相對應的 Link Training Pattern,確認無誤之后即可進入正式的 FRL 訊號傳輸。
圖八:FRL Link Training 過程
除了提升信道帶寬達到高分辨率影像傳輸,HDMI 2.1 首次引用了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DSC)的技 術,DSC 只可使用在 FRL mode 傳輸,以此實現10K 影像的傳送,DSC 概念是以分割或分段等方式,將影像壓縮 后傳輸到 Sink 再進行譯碼還原,可以使用較低的帶寬來傳輸高分辨率影像 (如下圖九所示)。
圖九:DSC 示意圖
而隨着信道帶寬的提升,訊號傳輸時,對於信道損耗便有更嚴格的要求,用以傳輸訊號的線纜也升級到Ultra High Speed HDMI Cable,也就是 Category 3 線纜 (如下圖十),可以傳輸高達 48G 的帶寬,相較於先前的線纜e認證,增加了許多項目,如 ACR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等等。
圖十:Ultra High Speed HDMI Cable
HDMI 2.1 也在消費者使用體驗上做了許多更新,相較於 HDMI1.4 開發的 Audio Return Channel (ARC),HDMI2.1 新增了Enhanced AudioReturn Channel (eARC),比較表如下圖十一,eARC 能夠傳輸高達到八聲道的聲音,以及更高階的聲音格式如 Dolby TrueHD,Atmos 等等,讓消費者在家也能有與劇院相同等級的影音享受。
圖十一:ARC 與 eARC 的比較表
除了影音傳輸的帶寬升級,HDMI2.1 更新增了提升畫面細致度的技術,HDMI2.0 推出的靜態 High Dynamic Range (HDR),是對整部的影像做同樣參數的處理,HDMI2.1 推出的動態 HDR (如下圖十二),是可以針對每一段場景,甚至是每一幀的畫面都做不同的處理,讓影像更真實的呈現給觀影者。
圖十二:靜態與動態 HDR 比較
HDMI2.1 也定義了一些 Gaming Mode 的功能,包含可變刷新速率 Variable Refresh Rate (VRR),快速媒體切換 Quick Media Switching (QMS),快速幀傳輸 Quick Frame Transport (QFT),以及自動低延遲模式 Auto Low Latency Mode (ALLM),整體的概念是提高幀的轉換速度,減少影音輸出到屏幕時的延遲,讓使用者在游戲的畫面轉換中減少畫面失真或是畫面破格的情況。
簡單比較 HDMI2.1 的新增項目如下圖十三,以認證來說 HDMI2.1 已全面取代 HDMI2.0,差別在於HDMI2.1 之下分為FRL 與 TMDS 兩種模式,目前支持 FRL 的 Source,Sink 與連接器都已經可以進行測試認證,GRL 也已經有相關測試取證的經驗,而 DSC,HDR 與 Gaming Mode 的相關測試項目還未發表,期盼未來整體技術更加完整,以提升 HDMI 影像產業的蓬勃發展。
圖十三:HDMI Legacy 2.0 與 HDMI2.1 比較
責任編輯:t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