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網絡接口名稱規則
首先我們要了解服務器網卡的接口名稱,在傳統上,Linux中的網卡名稱都是eth0、eth1、eth2等,但是這種命名的規則無法分清楚網絡是有線網還是無線網,這時候就在Linux中規定了接口名稱,以太網接口以en開頭、WLAN(無線網)接口以wl開頭,WWAN接口以ww開頭,下一個字符表示適配器的類型,o表示板載,s表示熱插拔在,p表示PCI地理位置。現在最新的Linux的 CentOS7系統中以太網卡的名稱就是ens,后面往往都是跟數字,例如33,34,這只是一個網卡的一個序號。
了解了網卡命名規則以后我們就可以在系統上認出來,接下來就可以進行網絡配置了。
1.查看服務器網卡信息,進入服務器的網卡目錄查看網卡
[root@localhost ~]# l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查看服務器網卡目錄
ifcfg-ens33 ifdown-isdn ifup ifup-plip ifup-tunnel
注意,這里的網卡配置文件就是ifcfg-ens33,一個服務器有幾個網卡就有幾個網卡配置文件,我們都可以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下查看,並且每個網卡的序號都不一樣。
我們進行配置前首先要確認兩件事:1.我們要先刪除掉網卡配置文件的隱藏文件:我們如果需要配置就需要使用命令vim進入這個網卡配置文件進行編輯,當我們如果發現編輯不了,使用vim進入配置文件報錯時,可以用命令 “ls -a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查看這個網卡配置文件是否有隱藏文件,如果有隱藏文件(如.ifcfg-ens33)要先刪除掉隱藏文件才可以用vim進入網卡配置文件。2.我們要先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tus查看網絡管理程序的狀態,以及查看網絡子管理程序的狀態是否處於運行狀態(running)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Manager
//查看網絡管理程序的狀態
● NetworkManager.service - Network Manager
Loaded: loaded (/usr/lib/systemd/system/NetworkManager.service; enabled; vendor preset: enabled)
Active: active (running) since 五 2020-02-28 19:05:46 CST; 2h 15min ago
//這里顯示running說明程序正在運行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
//查看網絡子管理程序的運行狀態(同上active后面為綠色就是正在運行)
配置前一定要先把原來的網卡配置文件先備份一下:
[root@qianfeng ~]#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tmp
//將網卡配置文件先備份再進行配置,以防將來忘記配置文件里的原有內容。
1.配置IP:在命令行中,配置之前,在命令字符界面我們能使用命令 ip a 查看本台服務器的IP(IPADDR)信息,使用ip r命令查看網關(GETEWAY),使用cat /etc/resolve.conf 查看服務器的DNS
[root@localhost ~]# ip a //查看服務器所有ip信息
[root@localhost ~]# ip r //查看服務器的網關(GATEWAY)
[root@localhost ~]# cat /etc/resolve.conf //查看服務器的DNS
然后開始配置服務器的網卡:
[root@localhost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使用命令vim進入這台服務器的網卡配置文件進行配置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dhcp" //獲取IP地址的方式,獲取方式有兩種,自動dhcp和手動none,這里我們一般都是使用自動分發IP的獲取方式。
DEFROUTE="yes"
IPADDR=192.168.28.130 //IP地址,即網絡分配給這台服務器的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子網掩碼,默認為255.255.255.0
GATEWAY=192.168.28.2 //網關,又叫默認路由,就是帶我們上網的路由器地址
DNS1=192.168.28.2 //域名解析,當我們輸入域名訪問網站時,他告訴你IP地址。
IPV4_FAILURE_FATAL="no"
X IPV6INIT="yes" //按兩次“D”鍵刪除掉IPV6開頭的行
X IPV6_AUTOCONF="yes" //刪除掉IPV6開頭的行
X IPV6_DEFROUTE="yes" //刪除掉IPV6開頭的行
X IPV6_FAILURE_FATAL="no" //刪除掉IPV6開頭的行
X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刪除掉IPV6開頭的行
NAME="ens33" //網卡信息
UUID="01a5bd6b-fac4-4108-99e8-16b63c5a9354" //網卡信息
DEVICE="ens33" //網卡信息
ONBOOT="yes" //ONBOOT網卡是否開機自啟,yes代表開機自啟
~
:wq //保存退出
這樣我們就對這台服務器的網絡完成了配置。
配置結束以后必須要使用命令對網絡子管理程序進行重啟: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重啟network服務程序后才對我們配置的生效
注意:當安裝完成用另一台客戶端主機訪問這台服務器時一定要確保服務器安裝了httpd服務程序,然后還一定要確保啟動了httpd服務程序。
2.主機名:
(1)查看主機名1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查看服務器名
localhost.localdomain //顯示一台服務器的默認主機名
查看主機名2
[root@localhost ~]# cat /etc/hostname //查看主機名的配置文件/etc/hostname
(2)更改主機名
方法一:hostname 【主機名】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gaotianci //臨時更改主機名為
方法二:hostnamectl set-hostname 【主機名】(永久更改)
[root@localhost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gaotianci //臨時更改主機名為gaotianci
[root@localhost ~]# reboot //重啟服務器名稱后重啟服務器生效
方法三:vim /etc/hostname (永久更改)
[root@localhost ~]# vim /etc/hostname //編輯主機名的配置文件
localhost localdomain //在這里可以寫入仍和你想改得主機名
~
:wq //保存退出
[root@localhost ~]# reboot //重啟服務器名稱后重啟服務器生效
注意:我們將來不要更改自己的計算機名稱,因為將來有些服務會有黑白名單,他會阻止你訪問服務。所以不要輕易更改主機名。
3.網絡測試工具
(1)查看服務器IP地址命令:ip a
(2)查看路由、網關命令:ip r
(3)查看另一台主機ping通,查看鄰居:ip neigh
//ip neigh使用有兩個前提,第一就是必須要有兩台或以上服務器才能有效使用;第二就是另一台客戶機(鄰居)必須要先ping過服務器以后才能被該命令查到。
(4)測試我自己的服務器是否可以聯網命令:ping 127.0.0.1
//當我們ping 127.0.0.1時是對自己主機的聯網測試,只有自己的主機聯網了才能ping通別人的主機IP,所以ping 127.0.0.1通了以后在去ping別人的IP。即確保了
(5)查看服務器的端口號狀態信息:ss -tnl
[root@localhost ~]# ss -tnl //查看服務器上服務程序的端口號
State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LISTEN 0 128 127.0.0.1: 631 *:*
LISTEN 0 100 127.0.0.1: 25 *:*
LISTEN 0 128 *: 111 *:*
LISTEN 0 5 192.168.122.1:53 *:*
使用命令ss -tnl也可以查看當前有哪些服務程序已經啟動了,只要啟動了就會有端口號在這里顯示。這里的Port對應的列就是端口號的意思,每個服務都有不同的端口號,每當我們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rt啟動服務以后這里就會有新增的端口號顯示,例如httpd服務啟動以后就會有新增的端口號就為80。每個服務程序都有對應的端口號,多達上萬鍾服務程序,自然端口號也有上萬種。
(6)初始化服務器(主要是配置一台新的服務器,按照以下步驟配完以后今后做實驗就可以很方便)
1.先安裝最小化服務器操作系統
2.配置root密碼
3.配置IP地址
4.配置yum源
5.關閉防火牆: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walld //關閉防火牆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設置開機不啟動防火牆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查看防火牆的設置信息(可以看到是否開機自啟,以及當前防火牆的開啟還是關閉狀態)
6.關閉另一道防火牆selinux :
[root@localhost ~]# setenforce 0 //這里是臨時關閉selinux(后面跟的為零)
[root@localhost ~]# vim /etc/sysconfig/selinux //通過編輯selinux的配置文件進行永久關閉
直接在selinux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selinux 里將SELINUX=disabled就可一永久關閉防火牆selinux了。
7.安裝常用程序: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y lrzsz sysstat elinks wget net-tools bash-completion //安裝服務程序lrzsz、sysstat、elinks、wget、net-tools 和bash-completion
8.關機快照
注意:拍攝快照時一定要關機再拍快照,拍攝快照時要把自己的root密碼記下來,IP地址、防火牆狀態、網絡模式(NAT)都記下來。以防將來會忘記。
(轉自知乎:老虎不發貓當我病危 如有侵權,聯系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