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的器件的根基:晶體三極管(三極管,mos管等),所有的模擬電路用他們的線性區,所有的數字電路用他們的飽和區和截止區。
本文適合電類學科的大中專及以上的人士閱讀,最好是已經學完了模電,但是仍舊不能實質性的搞清楚三極管放大原理,又抱有好奇心的同學閱讀。對於還沒有學習的模電的同學,建議先學完模電再看,不然很多概念會把人搞死。
關於模擬電路這門科學的學習,建議系統的學習《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P.R. Gray, P.J. Hurst, Lewis and R.G.Meyer. 4TH.這本書。
該書是模電的經典教材,要看英文原版的,不能看翻譯版的,翻譯的很多關鍵的難理解的地方也是糊弄過去的,十分影響原文的理解。
有人說這書好難看。如果畏懼這么點艱難,那就不要學它啦。
另外,國內近40年之內出版的模電教材,大多數都是做了很多簡化,有的魚龍混雜,最好不要接觸,容易被帶偏。
《三極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徹,看后你就懂》三極管工作原理分析,精辟、透徹,看后你就懂_Ralap Zhong的專欄-CSDN博客_三極管工作原理
上面這篇文章已經講的很好,在此對博主表示崇高的敬意。
順便對上文中我認為的核心思想做個一句話的總結:對於NPN三極管,通過某些技術大量增加反偏PN結P區少子的濃度,來大大提升少子產生的漏電流的數量級,形成Ic。
下面我也結合着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分析。
本文十分不嚴謹,只是期待在不違反物理原則的前提下,試圖把問題盡量地簡化,盡量做到淺顯易懂,以便於理解與接受。同時通過本文的寫作,也鍛煉自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深度。懷着與同行共同探討的願望把它寫出來,以期能通過同行朋友的批評指正來加以完善。
神奇的半導體
單質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質。半導體就是單質,常見的半導體有硅單質,鍺單質。
自然界的物質從導電性能上分可分為:
1、導電性能好的導體物質;
2、導電性能差的絕緣體物質;
3、和介於導體絕緣體之間的半導體物質
第三種物質的神奇之處就在於,通過某些技術手段,它的導電性能可控,這種技術手段可以使第三種物質快速的轉變成導體或者絕緣體。這種技術就是半導體技術,即半導體加工的各種技術,包括晶圓的生長技術、薄膜沉積、光刻、蝕刻、摻雜技術和工藝整合等技術。
半導體相關的部分概念
本證半導體:純凈的半導體物質,如硅,鍺。
N型半導體:在本證半導體中摻雜五價元素形成的混合物。(他們沒有進行化學反應)
P型半導體:在本證半導體中摻雜三價元素形成的混合物。
N、P型半導體中載流子的情況:常規條件下,N型中自由電子遠遠多於空穴,P型中空穴遠遠多於自由電子。
多子的概念:
N型半導體中通常自由電子濃度大於空穴濃度,有時候也可以反過來。但是我們還是將自由電子定義為N型半導體的多子。
P型半導體中通常空穴濃度大於自由電子,有時候也可以反過來。但是我們還是將空穴定義為P型半導體的多子。
上面概念中的“有時候可以反過來”,會很讓人迷惑,但是這也正是三極管工作原理的核心關鍵點所在。所以先來稍作解釋,以P型半導體為例,在P型半導體中,什么情況下自由電子的濃度大於空穴的濃度呢?如果我通過一種技術,將P型半導體注入大量的自由電子,直到自由電子的濃度大於空穴的濃度,此時就反過來了。即使此時P型半導體中的空穴濃度小於自由電子,但是仍然要把空穴叫做多子。這種技術如何實現呢,其實就是三極管所采用的技術,后面會細說。
上面啰嗦了一大堆,感覺很繞口也很繞腦子,目的就是想強調一點:注意多子的概念,多子通常比少子濃度大,也有可能比少子濃度小。
二極管的工作原理
在上面的基礎上展開二極管的工作原理,在二極管中,反偏阻止濃度高的多子通過PN結,促進濃度低的少子通過PN結;正偏促進濃度高的多子通過PN結,阻止濃度低的少子
二極管工作時,一切都是常規的,多子濃度確實比少子濃度多。
圖1 二極管反偏的情形(偷懶從網上找的圖片進行加工)
反偏時,耗盡區的內建電場變寬,電壓降變大,約等於自建電場壓降加上電源電壓。這新的電場方向從右到左。對於左邊P型區域紅色空穴多子,由於濃度遠遠大於耗盡區,產生擴散運動闖入耗盡區,但是耗盡區的電場排斥它,讓它減速到退回P型去,對於右邊的N型區的多子電子也是這樣的。這就是說,反偏時候,多子被PN結的電場阻擋了,無法通過。但是對於少子而言,左邊的少子是電子藍色的,它在P區的濃度遠遠小於多子空穴,但是仍舊比耗盡層的電子濃度大,因此仍舊會向耗盡層擴散,電子如果擴散到了耗盡層,會受到內建電場的強烈吸引穿過PN結到N區;對於右邊的少子空穴也是這樣的。這就是說,反偏時候,少子產生強烈的漂移運動穿過PN結形成漏電流。但是少子濃度低,漏電流等級很小。此時,如果人為的注入P區少子--自由電子,那么這個自由電子也會被耗盡區電場加速通過PN結,此時的漏電流就會非常大了,這一點對於后面講述三級管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正偏時,耗盡區內建電場變窄,自建電場壓降大大降低,外加電場方向在PN結上向右,自建電場方向向左,所以加在 PN結上的電壓約等於外加電壓減去自建電壓,方向同外加電場方向,朝右。此時左邊P去的多子空穴擴散到耗盡區后,得到電場加速,穿過耗盡區,右邊的多子電子也是這樣的,這個電流就是正向導通電流。左邊的少子是空穴,右邊的少子是自由電子,他們受到PN結電場的排斥作用,不能通過,這樣,正偏導電是多子導電,電流比較大。
三級管的工作原理
以NPN型三級管為例,如下圖2所示。
圖2 NPN三極管內部示意圖
P區摻雜的濃度非常低,圖2示意圖的P區畫的比較稀疏來表示,P區多子是空穴,相對少子多不少,圖中8個小圓圈代表P區的多子空穴,兩個小黑點代表P區的少子自由電子。但是由於摻雜濃度低,即使是多子空穴的濃度也遠遠低於N區多子自由電子的濃度。
兩個N區摻雜濃度較高,多子是電子,所以自由電子濃度比較高。里面大量的小黑點代表多子自由電子,少量的小圓圈代表少子空穴。
給BE加正向電壓,其就是一個正向導通的二極管,大量的E極的多子自由電子穿過下面的PN結,進入基區,這時候基區的少子自由電子的濃度急劇增加,遠遠超過多子空穴的濃度,並且基區摻雜濃度低,所以空穴濃度也低,中和電子的能力低,雖然中和了,但是基極電源源源不斷的供給正電荷,保持基區的空穴濃度平衡,從而形成基極電流Ib。
此時由於基區聚集了大量少子自由電子,而上面的PN接是反偏的,根據二極管的工作原理分析,反偏二極管極大的促進少子流過PN結,所以,此時基區的大量少子電子除了少部分成了Ib流入基極電源,剩下的自由電子流過上面的PN結形成Ic。
至此我們定性的搞清楚了,NPN三極管BE的PN結正偏置,BC的PN結反向偏置,會產生很大的IC,和很小的Ib。但是並沒有搞清楚為什么是Ib控制Ic?這個問題就要用基於半導體物理學的數學建模來分析了,如下圖3所示;
圖3 Ie電流推導
由圖3的推導,可知,基極電流在小信號下是線性的控制Ie的,且系數較大,基本穩定。這里偷下懶,不做更具體的解釋。讀者仔細琢磨上面的推導吧。
即PN結電流的大小Ie受Ib控制,而Ib的大小受外電路特性控制,Ib是控制Ie的把柄,或者把手。
NPN三級管的原理已經分析完了,PNP三級管的原理核心思想跟NPN是一樣的:通過CE之間的PN結正偏,大量向基區注入少子,高濃度的少子在基區產生擴散運動,闖入CB之間的PN結,在PN結中被電場加速(即漂移運動),進入集電極,形成Ic。
對於PNP三級管,看着下面的兩個圖來理解如下的文字:
集電極和發射極是P型半導體,多子是空穴,摻雜濃度高;
基極是N型半導體,摻雜濃度低,多子是電子,濃度遠遠低於P區空穴濃度,這就是放大狀態是,基極電流很小的原因,
基區的少子空穴的濃度更低,但是放大運行時,稍低濃度大大增加,增加到比P區多子濃度可能還高或者差不多一樣的濃度。
為了保證基極發射極的PN結正偏,從而給基極注入大量的少子-空穴,和為了保證集電極基極PN結反偏,從而增強內建電場而加速闖入這個耗盡區的基區少子空穴;外電路的配置應該入下圖所示。
結合下圖和上文對NPN三極管的講解,姐可以理解PNP三級管的原理。
如果第一遍看到這里了,說明你沉下心看了,至少是有點毅力的人啦。